2018年8月16日,我走進Cabo da Roca,歐亞大陸西邊的終點,大航海時代的起點。就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就是世界的盡頭。

漫長的交通,火車後轉乘巴士,一路向荒野進發。同車乘客很少,都以當地人乘搭為主,比起以往的熱鬧,難得遇上只有車開的聲音和車外的風聲。車路崎嶇不平,左曲右彎,而且地勢緩緩攀高。在車上的我實在說不出的疲倦,幸而車開進一個海角,然後司機說出「到Cabo da Roca」的時候,心情為之一振。其實世界的盡頭並沒有什麼可看之處,不過是一個山峽對著一片海洋,山峽最高點是一個燈塔,山峽中央是一塊十字架石碑,四處是奇岩怪石,舉步難行。或許是天氣的緣故,遊人不多,幸而風吹草動聲,海上的海浪聲,偶爾的海鷗聲,稍微聊解我的寂寞。

在進入Sintra後,天氣便開始變差,溫度下降,天色昏暗。到達海角後,天氣更差,烏雲密佈,較遠處都是濃霧,把一整個海角都籠罩起來。溫度顯著下跌,而且風力極強,吹得人站不住腳,更不幸的是它的寒冷,把雙手都凍得發麻。我把所有禦寒衣物都纏在身上後,舒一口氣才向陰霾處進發。

走過一段小斜路可以走到最高點,也就是世界盡頭的燈塔。六、七米高的燈塔,塔高的一段塗上鮮豔的紅色,可惜四邊被方正的圍牆圍起,沒法入內。向西張望是一片被雲霧裊繞的大海,就是地圖上的大西洋,可惜能見度太低,看不到太遠,但如果可以一直向西穿過大西洋,就會到達美洲大陸,就是伊比利亞島的殖民者眼中的天堂。不知道美洲的天空是怎樣的呢?或許是巧合,我忽然感到有點不安與寂寞,我一直以為這裡是終點,但原來是個起點。

順著小斜坡走下山峽,懸崖邊由木柵圍封,崖下嶙峋大石,伴著海浪拍打,激起翻騰浪花。或許是風勢關係,一整片海角沒有樹木,只有遍地矮矮的灌木叢。走到中央會有一塊約三米高的十字架石碑,走近看時刻著詩句:「Aqui, 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ça.」





我反覆翻譯,才找出了譯文:「在此,陸止於此,海始於斯。」然後我就知道,我自己已經走到了歐亞大陸的盡頭,換而言之,我所站立的位置,就是這趟旅行離自己生活的地方最遙遠的距離。或許是這個緣故,我忽然很想念一個人,所以我鼓起勇氣打了一通長途電話給她。我很想告訴她,當我走到世界盡頭,第一個想起的人是她,雖然距離很遠,但其實又很近。或許是訊號問題,那通電話始終沒接通。

於是我放下電話,轉身離開了Cabo da Roca。

乘坐原車可以回到Sintra市中心,也可以到有黃金海岸之稱的Cascais。我見時間尚早,便到Cascais逛逛。到達市內後天氣完全回復正常,氣候溫暖,太陽高照,仿佛回到了Lisboa的感覺。靠海的地方是一片沙灘,在沙灘上消暑的人極多,我原本也想在沙灘上享受片刻,但身上的長褲厚衣物讓我心生尷尬而作罷。於是我只好在市鎮內逛逛,Cascais很小,是個渡假消暑之地,鎮上開設的都是餐館、咖啡廳、沙灘用品店,較特別的是它的紀念品店,貝殼掛成的風鈴、木雕的海馬或魚骨、甚至是塑膠製的救生圈及船錨。普遍主色是白色混搭藍色,一整間店的紀念品如此,實在讓人深感驚艷。色彩鮮明的不止是紀念品店,一般的平房都會塗上鮮豔顏色,甚至地上的磚塊都有波浪型的花紋,整個城市的感覺就是活潑而愉快。

我在Cascais流連在不同的咖啡廳,想活動了就在市內或海邊走走,在用過晚飯後便乘車回到Sintra,當初在到達Sintra後急著要到海角而忽略了這個市區,原來有另一輛巴士是上山的,山上有很多宮殿參觀,顏色鮮豔有如童話故事中的城堡。據說都是以前摩爾皇族用以避暑一用。誠然,Sintra即使在夏天,溫度也相對比Lisboa的低,而且宮殿在山上,真可說是避暑勝地了。可惜今日已是王謝堂前燕,當年的高貴之地,今日已為遊客隨便付錢便可入內參觀了。可惜回到Sintra天色已暗,只好在市內閒逛一圈,見平常無異,便乘坐火車回到Lisboa了。

回到Lisboa天色已晚,而且因爲舟車勞頓之下便回到宿舍休息,房間內不出我所料地除我以外所有人都搬走了,我便放下心中一絲的忐忑,洗澡過後便倒頭便睡。





Lisboa有一種交通套票是一天為限,市內任何交通工具無限次搭乘,旅館的接待員很推薦我購買,因為除一般鐵路、巴士外,也包括旅遊景點如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及市內登山纜車。於是一向步行的我,便買了一日套票。

其實我願意買套票也有另外考慮,貝倫區是大航海時代的港口區,歷史意義重大,而該區離市中心較遠,乘車相對較為節省時間、體力,要不然大熱天下走兩個多小時確實耗人。貝倫區與市區其實非常相似,是一個旅遊區域,人來人往,飲食業及紀念品店很多。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是最著名的古蹟之一,外型宏偉壯觀,由外牆圍繞,都是明顯的文藝復興風格,散發著點點的古典美。可惜遊客人數太多,門外大排長龍,我便沒有進內,而是往海旁前進。海旁一座塔叫貝倫塔,離岸稍遠,宛如水上建築,要搭起小橋連接,遊人才可進入。貝倫塔雖然磚砌,卻有北非建築的泥塑感。當初貝倫塔的作用是塔防工事,後來外患結束,曾改為倉庫、燈塔、監獄,直到今天成為Lisboa地標,作旅遊之用。貝倫塔不遠處有一座船型紀念碑,約四、五十米高,由混凝土制,紀念大航海時代用,名為發現者紀念碑。

其實所謂大航海時代不過是由一場香料貿易運輸所發展出來的航海活動。在十五世紀,奧圖曼帝國打敗位於歐亞大陸間的拜占庭帝國,原本來自印度到歐洲的香料運輸線遭受切斷。遠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剛獨立的貧窮小國家葡萄牙,為了尋找一條新的海上運輸路線,而大量投資在航海業上,造成葡萄牙特別Lisboa的航海業發展與蓬勃,經過多年的努力,船隊以好望角為定位,成功繞過非洲大陸,到達目的地印度,自此壟斷香料市場,葡萄牙亦暴發起來,成為中世界最重要的國家。而大航海時代亦稱地理大發現,因為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地域。例如較為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為葡萄牙、西班牙建立殖民地帝國的基礎。而探險家麥哲倫的船隊則環繞地球一圈,證實了地球是圓的理論,為今天的地理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澳門特區曾一度被葡萄牙人所殖民,至今遺留下很多葡萄牙文化,而小吃葡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葡撻文化的起源之地正是源於Lisboa的貝倫區。葡撻在葡萄牙文叫Pastel de nata,nata的意思是奶油。當初未到葡萄牙前,所接觸到的葡撻都是在連鎖快餐店KFC內,到了Lisboa後閒逛之時都會嘗嘗市內不同店鋪的風味,發覺不是太甜,就是奶油太稀。而且還心生一陣感慨:「還是KFC的最好。」正感失望之際,碰巧在貝倫區的一間餐廳,便是世界上第一間葡撻販賣店Pastéis de Belém。店面人聲鼎沸,有分在店內消費或外賣帶走,我見人潮擁擠,便選擇帶走。該店的葡撻比一般市面上的貴,但外型大小並沒有太大分別。唯有張口一啖,奶油味重,蛋味較濃,表面的焦糖不會過甜而遮蓋了其他味道。而我亦大為感動,終於在Lisboa吃到一家比連鎖店好吃的葡撻。

回到市區已是黃昏,碰巧遇上一家歌劇院將開辦Fado的表演,而且時間合適,便果斷購票入場。場內不見豪華,約十多排背椅面向舞台,可見是小本經營。音樂會開始時亦不見坐滿,多是遊客。音樂開始前台上先播放一段對Fado的投影片簡介,原來Fado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的Lisboa,由水手們的傳統樂曲而來,曲風幽怨悲愴,表達內容各有不同,一般主流為思鄉情愁一類。投影片過後,兩位樂手便分別坐在台上預放好的椅子上,一如上次餐館內的佈局,一位拿著吉他,一位拿著葡萄牙特有的葡萄牙吉他,並徐徐演奏起來。第一幕是單純的吉他音樂,葡萄牙吉他音色清翠,是樂聲中的主旋律及變奏,吉他附和居多。可惜我對音樂了解不深,曲子轉換了三首我仍是不太了解,甚至覺得曲風輕快,沒有絲毫憂鬱苦悶感。第二幕上來了一位男主唱,音樂附和男主唱的歌聲,他聲線沉厚而高亢,我才感受到一分悲情。第二幕結束時男主唱退下,換上一位女主唱上場而開始了第三幕。一如第二幕的結構,只是曲子不同,女主唱的聲線高音悅耳,反而又失去了我心目中的「悲傷」,我開始懷疑自己對悲情歌曲的定義是否有錯。正當搔頭摸腮時,第三幕結束,女主唱留下,男主唱再次上台,開始了第四幕的合唱。每次男主唱開唱,我都會有種「呀!這就是悲傷的感受吧」的感受,但每當女主唱唱時,我便深感疑惑,而且吉他的音色始終富節奏而輕快,結果由開場第一幕到完場第四幕我一直都沒法理解Fado所謂怨曲的含意,然後呆頭呆腦地隨著觀眾散出會廳。





走出劇院已是傍晚,但無心睡眠,便依著宿舍接待員的介紹去乘坐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因為Lisboa地勢不平,為了居民方便當初便建成了一條升降機供人上落。升降機外型古典,風味十足,但即使鄰近傍晚,遊客仍然大排長龍,我本著好奇心起,而且日票包了,自然不能錯過。不料一排之下竟然排了將近一個小時,三番四次想放棄排隊,最後又堅持下去,終於升降機降在我眼前,就是一部有保養的舊式升降機,門是折疊門,要服務員拉開方可內進,入去後有人在內操控,一次可入十多人,大家擠在一起後服務員便拉上門後開始啟動,升降機緩緩上升,機內兩邊是透明玻璃,所以可以看出室外,但我卻被擠在中間,看不見什麼。當我正感納悶的時候,升降機「咔」一聲停下,我還發呆之際,服務員已經把門拉開,然後示意我們出去。內裡有一個帶美國口音的外國男人忍不住說:「原來我們等了一個小時就是為了這一分鐘!」引起大家大笑起來。其實所謂升降機可能當初設計予老弱病殘所用,原本以為升降機會帶到去一個山上或什麼的,原來不過是我閒逛偶爾會經過的街道,平時步行前往,亦不見疲倦,想到此時,對此一行可謂又可笑又可恨。

正當想走下坡路回宿舍之際,忽然想起還有電車要搭,便順著路軌找上了纜車。纜車老舊,車身被塗滿塗鴉,載客量很少,不過二十人,上車的都為遊客。我上車較早,便找個小座位坐著,司機在車上等候一番後便開車下山,纜車沿著鐵軌慢慢下山,正當我想懶洋洋地欣賞街景時,不到兩分鐘車已停下,然後司機又做了個叫乘客下車的手勢。我登時又好笑,又好氣,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找上地下鐵路,回到宿舍睡覺。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