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主義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只有人類能夠經驗到的事物才是最真實的。所以那些純粹理性的思辨對經驗主義哲學家看來並非真理的判準。

不過,從洛克開始的經驗主義竟然是被往後的經驗主義者不斷反駁,最後可說是面目全非...

洛克從一個大眾認同的事實出發,就是這個世界的事物是真正存在的。由此,他就區分開了「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第一性質」指一些客觀事實。例如一個長方形的高是10cm之類的,這些都不會因為不同人而出現不同的事實。「第二性質」則是一些主觀、相對的性質。例如冷熱的感覺並不是絕對的。一些人感到10度很冷,但也可能有人不以為然,甚至當人把手先放進熱水再放進冷水就會感到特別冷。這些都是人類的感覺,就算外界沒有變化,但「第二性質」卻是隨時能改變的。

顯然,洛克會認為「第一性質」比「第二性質」更真實。這也是很正常,我們大概也會認同,水的溫度比水給人的感受更真實吧。

不過,如果大家細心一想,我們的經驗其實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我們「所感覺到的外在事物」。沒錯,洛克就是在這個方面被另一位經驗主義哲學家George Berkeley 巴克莢批評他「不跟從經驗主義的原則」。經驗主義一直表明,只有「人類經驗到的」才是真實的。試想想,一個人告訴你,這杯水是 30 度,可是,其實我們從來就沒有感受過「30 度」這件事。我們永遠是通過冷熱來大概理解甚麼是「30 度」而已。這樣看來,其實沒有所謂「外在世界」,有的只是人的「概念」和「心靈」罷了。





以上正是巴克萊的哲學思想。他有一句著名的話:「存在即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意思就是說,人類沒法感知到的事物其實和不存在沒甚麼分別的。

不過,可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巴克萊雖然一下子把外在世界取消了,可算是很反常識了。不過經驗主義哲學家們好像覺得還不夠...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