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哲學王?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還未完。還記得那個囚犯的目標嗎?他要回到洞穴內,將外面世界的真實事物帶回給在洞穴中的朋友。但是,柏拉圖卻覺得:「不,這個囚犯會被其他囚犯殺死的!」
為什麼柏拉圖這樣想呢?因為那個囚犯正是代表著他的老師,可謂西方哲學之祖的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在他的學生眼中自然是一個出色的人,更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而一直思考的人。(傳說當時更有神喻說「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人」,但他當然繼續其「自知無知」的態度了)
蘇格拉底是怎樣死的呢?他竟然是被當時雅典的人民用公投的方式處死的。原因是其「不信仰諸神」及「荼毒青少年」。但對於接受了蘇格拉底教導的柏拉圖來說,他早就清楚老師擁有極高的的智慧,反而是那一班不明真實的雅典人民,居然隨便地殺死了一位哲學大師。
由這件事開始,柏拉圖就離開雅典,而且內心對所謂的「民主政治」有一番新的認知。於是,柏拉圖才會將《洞穴比喻》寫進《理想國》之中。他叫告訴人們,一些有所洞見的人往往會因為大眾的無知和恐懼而被拒於千里之外,甚至被消除。
柏拉圖很相信,大眾總是「無知的」更多,於是就更容易被人操縱來作壞事。換言之,我們那種「人人參與」的社會制度在柏拉圖看來是如同自毀長城一般的舉動。如此一來,要是柏拉圖生於現代,他就肯定會被一大堆「民主之士」天天在家門前等著,就為了等柏拉圖出來打他一拳。
確實,柏拉圖不支持民主政治,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支持君主專制。因為顯然的,君主專制也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由一位普通的君主打理,而是由一位哲學家來當君主。
柏拉圖認為,惟有讓哲學家當皇帝,或是讓皇帝來學哲學,才能使國家一直進步而不出問題。惟有是已經超越世俗,得知真理的「哲學王」才能不受引誘,只以「真、善、美」來管理國家。
也就是說,其實柏拉圖認為得知真理後的那個「囚犯」是應該回去帶領其他囚犯一起找尋真理,但其他囚犯首先就得放下恐懼,讓「哲學王」帶領他們。
大家覺得柏拉圖眼中的哲學王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