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筆隨想: 鳳凰木
一向認為,鳳凰木才是最能代表香港之花。
洋紫荊美得有點俗氣,長相精緻小花的豔花,配上垂頭喪氣的肺狀大葉──那顏色還是吸飽煙塵的不健康肺──還真應了廣東話那句「觀音頭掃把腳」的俗語。
相反,鳳凰木美得傾城。沒有耐心讀過植物圖鑑,亦沒空去查核考據,但我覺得羽狀綠葉看似鳳凰的尾羽,橙紅的小花是鳳身的喜慶顏色,偶然一線風吹過,那些高低搖擺的葉和紅花彷彿起舞的輕盈飛鳳,為炎暑街道帶來活躍的優雅。或許這就是它擄得「鳳凰」之名的原因吧?
鳳凰木的花有偏橙和正紅,正紅最好看。近看落花不覺得特別,唯有遠觀才品嚐得到它的醍醐味,還必須是紅豔豔一叢幾乎壓壞枝葉的大片繁花,這才熱鬧好看。鳳凰木是喜聚不喜散的樹花,最適合肆意群聚於樹頂,遠看就如一群紅嘴鳳凰站立綠樹枝頂吱喳。
鳳凰木的樹幹亦有幾分趣意。粗壯的樹身,愈靠近末端愈纖細,好去承托那一樹輕盈。不想囉嗦老土的道理,但因地制宜,粗中有細,大自然彷彿暗示自己某種人生哲理。
鳳凰木亦是最講求時序的花。一年有三季都是綠羽拂塵,但炎夏盛暑,其他植物都被太陽的毒光照到半萎,人亦缺水乏力,只想早早去冷氣地方乘涼,唯獨此木愈照愈精神,綠色是涼意,紅色是向天宣戰──看!我身上的花比你更豔呢!的確,正午的陽光照灑在花葉上,有種說不出來的眩目之美(當然不是我曬暈了) 。
炎夏中旬,花殘葉多,陷泥落花固然煩厭,但雨中的鳳凰樹葉有種江南煙雨式的鄉愁。不是無病呻吟的哀悼,只是把沉默藏於內心,不動如山。
不看不知道,鳳凰木的故鄉遠在非洲,卻在亞洲的一個小都會落地生根,成為張愛玲筆下難忘的香港愛情風景之一。感謝當年栽植此樹之人,但願鳳凰木不會似其他失去了的事物一樣,成為終將消逝的初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