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解密:傳國信物》56. 輔仁的願景: 32. 干王資政
手機上顯示了洪仁玕的《資政新篇》的內容:
《資政新篇》成書於洪仁玕抵達南京的1860年前後。通篇分為四大章節:第一章是名叫「用人察失類」的小段,內容大意是祈求天王洪秀全能夠兼聽、廣開賢路。
第二章是「風風類」。洪仁玕從倫敦會學習到不少西方知識,他希望透過移風易俗,讓太平天國蛻變成現代化政權,使之為外國列強所支持。這些風俗改革包括:破除中國儒家文化、建立基督教文化、吸收西洋科學科技,例如:天文、輪船、火車等等。
承接着第二章,第三章的「法法類」則介紹西方各國的現代化制度。洪仁玕建議在天國裡建立各類型近代公務機構,包括:新聞館、郵亭、錢谷庫、醫院、育嬰院、工商事務司、地方糾察、保險、土地開發、勞改所,等等。
此外,他又要求禁絕一些天國末年極難根除的弊病,例如:蓄奴婢、吸食煙酒及鴉片和賣官鬻爵等等。
最後一章則是「刑刑類」。洪仁玕認為若以上多種諄諄善誘的法例都不能夠阻止民眾犯禁的話,最後才可對他們施刑以警傚尤。但在行刑時,仍應賦予他們基本的人權。
*****
錢上將看見《資政新篇》裡面改革的要點,豎起大拇指 道:「洪仁玕在鴉片戰爭不久後,便能夠有這副現代化的眼光,寫出這篇改革綱領,真了不起!比起滿清實施的洋務運動還要早上幾年呢。」
列飛點和應:「那時中國才剛踏入遭列強欺凌的惡夢,民間接觸到西方概念的華人寥寥可數。《西學東漸記》的作者、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也才剛剛學成返國。著名的保皇派領袖康有為和梁啟超那時還沒有出道。洪仁玕可說是此中先驅。」
侯先生:「當然,西方各國亦曾經對太平天國和洪仁玕的執政存有幻想,希望可以通過共同信仰的關係,委託太平天國為西方在華的代理人,從而方便他們在遠東的商業活動。」
列飛不無歎息地說:「只可惜洪仁玕所提出的文化及價值觀上的根本改變,想法前衞,而非一朝一夕可改變。再加上洪秀全的巨大陰影下,令他處處捉襟見肘。最佳例子是洪仁玕想要引入正統基督教,禁止個人崇拜時,便即時遭到了洪秀全大力遏止。
「無所作為後,接下來便是太平天國的衰敗:
「天國在內鬨後,軍力已經今非昔比。在洪仁玕抵達南京時,軍旅方面就只剩下忠王李秀成及英王陳玉成兩位比較幹練的將領,實在難以應付湘淮兩軍從四方八面而來的圍攻。
「另外,西方各國眼見太平天國無法擺脫傳統迷信的本質,最終迫使他們由隔岸觀火,轉而支持滿清政府剿匪。讓自己在華的利益,透過滿清的統治而延續下去。
「這樣一來,太平天國與列強的蜜月期也宣告終結。沒有外國的支持,太平天國正式被孤立起來,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亂黨,在歷史舞台上匆匆落幕。」
侯先生無奈地說:「這是時不予我,也是洪仁玕個人的悲劇。就連圍剿太平軍的湘軍在搜出《資政新篇》時,湘軍統領曾國藩亦曾之讚譽有加。而恰恰洪仁玕的這套概念,正是來自於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
列飛同意侯先生的看法:「洪仁玕在太平天國的改革雖然沒有成功,卻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先驅,為後來洋務運動、百日維新、中華民國立憲等等踏出了微小、但重要的第一步。」
文雅麗接着列飛的說話總結:「是的。清廷在十九世紀的五十及六十年代間,除了要應付外國的入侵,還要處理太平天國十多年來、橫跨十多個省分的騷亂,國家元氣不可謂不耗損。
「然而,清廷在危急之下,唯有將軍權下放給肯走在前線的漢族士大夫,反而令到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袁世凱一等漢族大臣在清中末葉期間,從地方上崛起;導致了同光中興(同治、光緒兩朝),襄辦洋務,變相令到清朝又多殘喘幾年。」
*****
自從手機上查出《資政新篇》後,《三岔口》遊戲的畫面居然又有動靜:
地圖上大石柱堂的座標換上了《資政新篇》的照片,剛才有關洪仁玕的自述則退去,新地標符號亦從地圖上消失,看來洪仁玕的謎團已經破解。
孔武似有會意,明白了《三岔口》的規則:「原來對方要我們在指定的地點破解謎團;直至找出答案後,才會顯示下一步的提示。」
大石柱堂地標回復正常後,新的文字又出現:
下一站:新政源出於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