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人之常情的「恐懼」
人有各種恐懼,但當中有四種是每個人都必定會遇上的。
第一種是「失去的恐懼」。人是「在世上生存」的。換言之,人是不能脫離他人而活。人必須透過如家人、朋友、同事、宗親等關係而確定自我的存在。失去了外界的人、事、物,其實就等同失去了自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失去人珍視的事物對人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這也就是佛家所言之「愛別離苦」。弗洛姆就說:「愛是人生命中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突破將自我與他人隔離的牆,把他與他人結合起來。愛使他脫出孤立與隔離狀態。」「失去」於是也代表著人失去了「愛」,這對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第二種是「孤獨的恐懼」。由於人能「自覺其自覺」,這就讓人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完全理解。人本質上是孤獨的。亦因為如此,人們恐懼,怕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沒有能力面對世間的一切,卻又只能「獨自上路」。可以說,這種恐懼的確是人類天生而有的,更是人類為了發展出高度的抽象思維的代價。
第三種是「無知的恐懼」。人永遠要思考未來,為的確立現時存在的安全感。而為了得到安全感,人就需要有方法讓自己能夠控制周圍的事物。而控制的前提就是「知識」。人需要對事物有足夠的知識,才能加以控制、預期,亦因此降低了人對這些事物的恐懼感。因為,人明白它。從這裡就不難猜到,人類既然對「知」有這麼重大的需要,「無知」就顯然是一種極大的恐懼。人們彷彿失去了自己和世界的聯繫,好像一切都不由自主,沒有任何「可控制」、「可預期」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