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先天而有的「範疇」
我們曾經談過歸納法的問題,大致就是說歸納而來的經驗其實總是片面不全的。因此,人類大多的知識都不能算是最真實。但是,休謨比我們的想法更激烈,他認為人類很多思考上的法則其實都並非真的存在。甚至不證自明。很多人人都認同的規則不代表正確。
而休謨最強烈的一次思考毫然是針對人類所有學科都接受的因果法則。試想想桌子上有一個紅色圓球和一個白色圓球。當有人碰了一下那紅色球時,那個球就向前滾動,然後碰到白色球,白色球也開始滾動。人們正常的想法是:「因為紅色球撞到了白色球,所以白色球才跟著向前滾。」可休謨卻認為,這正是人類思維上的定形,使人把這種思考當成真實的準則。休謨可能會問:「誰告訴你一千次紅色球撞到白色球,然後白色球動可以代表第一千零一次試驗時,白色球都會動?你又是不是能保證白色球的滾動一定是因為紅色球撞到它?」
可以說,人類真的沒可能回答上休謨的提問,他的問題太超前了,以致於人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但要是休謨真的正確,那麼人類一直依賴的科學不就要推倒重來?而且,另一方面,休謨所說的也真的不太正確,因為科學的預測能力一直存在,從古典力學就可見一斑。這些都證明了人類的理性和因果法則絕非是想像,而是確實可用的,其甚至是超越經驗的真實。
其實,還是有人成功駁倒休謨。他就是調和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的康德 (I.Kant)。
康德是如何回應休謨對理性和因果法則的問題呢?是這樣的,康德嘗試思考:「如果像休謨所說,白色球的移動並不是因為紅色球,而是沒'有原因的話,這不更奇怪嗎?」對康德來說,就算現在人類的因果法則出錯,這也不代表人類就直接把世界當成是隨機的。相反,人類會找出一條新的,更貼合經驗事實的因果法則。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看出,人類由始至終都有著「因果」這個概念,就算是人類的知識錯了,但修正錯誤時依然不會放棄因果法則,而不是像休謨一樣,直接認為世界是混沌無序的。
所以,康德認為人類有一些先天就有的概念,而且這些概念是不可打破,也不可能打破的。這些就被康德稱為「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