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決定了?
「自由意志」,是科學與哲學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就先談論一下科學如何看待人的自由。
現代自然科學大多奉行「約化」的準則,即是我們考察世界眾多現象,儘管複雜而又不相似,但人類總能夠透過約化而找到背後的「真相」。
「真相」會是甚麼呢?對於物理學,它就是一條又一條的數學公式或是假設。雖然一切現象皆不相同,但只要把它們約化成簡單的事物,我們就能得到一條普遍的定律(就正如蘋果跌落跟火星撞地球一樣都是F = ma)。對化學和生物學來說,各種分子間的反應是一個重要的約化。特別是當生物學吸收了化學的知識後,就發現:「哦?原來生物的各種行為都是依據某些化學物質和電流傳遞而來的啊......」
這樣的進步促使了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基因等方面的發展,但也不禁使科學家們將其傳奇的「約化」伸向人類的心理,和「自由意志」上。
一直以來,「人自由嗎?」這個問題都是由哲學、人文、宗教等回答。如今科學都出手了,那要如何開始呢?不如就科學點,來做實驗吧!
如何做呢?不如就看看腦波(EEG)吧!這以上就是1980年代Benjamin Libet所要做的事情。他在自己的神經科學實驗室中叫一位試驗者:「你在想按按鈕的時候就按吧!」好了,試驗者就這樣一直按,一直按。那Libet在作啥呢?他正在仔細看著那位試驗者的腦波圖。
結果出來了,Libet一看就奇怪了:「這有點微妙啊......腦波圖顯示的資訊是:每次試驗者在自由地想按按鈕之前的100ms,腦部就已經有活動了。這豈不是在說,我們自以為的自由意志,其實是腦部的訊號?」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個人掌握了試驗者的腦波模式,那理論上他是真的可以預言試驗者在甚麼時候按鈕啊!
終於,科學似是對自由意志給出了「科學式」的解答:人類的行為雖然自以為發自「我自己」,但不幸的是,這個「我自己」都可能只是大腦活動帶來的幻象。
人類是「被決定的」,並無甚麼「自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