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迴旋處上的時空裂縫》: 第二章第二回:垃圾灣的黑洞
第二章第二回:
垃圾灣的黑洞
好了,歷史講完,我也應該解釋一下什麼是「垃圾灣黑洞」了。
如之前所說,在我的時空裡,香港是沒有「將軍澳」這一區的,地理上相同位置只有「垃圾灣 (Junk Bay)」,開埠以來一直都是一個大型堆填區,負責傾倒廢物。
隨著城市發展,廢物越來越多,「垃圾灣」開始承受不了,逐漸飽和。香港政府計劃擴展堆填區至清水灣郊野公園範圍,但受到鄰近地區人士及環保人士的反對而擱置。香港的垃圾問題由於受到多方面限制,又要顧及各持份者的意見,所以一直處於膠著狀態。
後來,政府終於下定決心,訂立了一個處理廢物的總藍圖。計劃包括收取垃圾徵費,資助本地回收業,興建人工島建高科技焚化爐,以及最重要的一項:資助有關「等離子氣化廢物技術 (plasma gasification)」的研究。
以我的理解,「等離子電漿」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以外的第四種物質狀態。
而「等離子氣化技術」就是利用超高温同超 reactive 的「等離子電漿」,
高效率地分解廢物中的分子結構,把廢物氣化。
這技術比焚化爐優勝的地方在於不會產生灰塵和有毒廢氣。
但由於技術當時尚未成熟,未有足夠的外國經驗可以借鏡,所以須要投放大量資源於研究之上。
然而,在藍圖發表後的幾年後,就發生了之前提及過的中日戰爭,之後世界局勢亦開始動盪,戰事不斷,很多「唔等使」的科學研究都已經因資助停止而無疾而終。
「等離子氣化廢物技術」這類研究,正正就是屬於「唔等使」類型的研究。
當全世界都在打仗的時候,誰還有時間、有心情妥善處理廢物?
有垃圾,隨便找個少人的地方棄掉就是了。
在全球軍備競賽以及全球水位上升等氣候暖化帶來的問題下,所有國家的研究人才和資金都全部湧往武器研發及如何獲得潔淨食水等研究之上,「等離子氣化廢物技術」這類研究,按常理應該早就被終止。
但是,事實正好相反。
香港科技大學繼續獲得香港政府,以至後來的中華邦聯所資助,進行「等離子氣化廢物技術」研究。
由2100年起,整個計劃由「中華邦聯科學院科學研究撥款委員會」資助及控制。
而「中華邦聯科學院科學研究撥款委員會」,實際上是被「共和黨」黨員操控了的。
對科研有認識的人可能會明白什麼是「funding bias」,即是由於某機構為你的研究提供 funding,你所做出來的研究成果,自然一定要合符該機構的利益,否則你就不會再獲得該機構的 funding。因此,多數大學研究都會避免這個情況出現,盡可能找一些較中立的資助機構。但是,在當時環境下,能夠被「中華邦聯科學院」全數資助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況且「中華邦聯科學院」作為國際邦聯級機構,應該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吧,所以大學欣然接受了。
到了2103年,撥款委員會甚至斥資幾千億,於「垃圾灣」的「田下坳」興建了一座高科技的「第二代等離子氣化廢物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的外觀平平無奇,就是一幢長方體的建築物。
但是內裡的結構卻很奇特,正中間有一個好像反轉了的湯碗,「碗底」有一個圓環,有一些機械在環中水平高速旋轉。
由於從環中望下去只有漆黑一片,所以在這裡工作的人都戲稱這座研究中心為「黑洞」。
「黑洞」左右各有一座高塔,兩座高塔之間有一條橋連接,
橋的中間點望下去就正正是「黑洞」的正中心。
這條橋的作用就是把一車一車的廢物,由兩座高塔送到「黑洞」的正中心之上,然後倒進「黑洞」裡。
理論上,「黑洞」會製造出一個等離子電漿形成的電弧漩渦,把一切掉進「黑洞」中的廢物氣化。
以下有一幅我畫的「黑洞」內部草繪圖。
而我的未婚夫,就是在「黑洞」裡做研究工作的。
我的未婚夫,就是因為準備向中華邦聯最高法院揭發,
共和黨準備在垃圾灣進行一個不道德的實驗計劃,被共和黨的秘密警察追捕,
走投無路之下,跳進了垃圾灣的「黑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