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
正確來說是校園欺凌。

這個字你可能會在新聞上看見,或者從報紙上看見。

有些人認為只要拿出勇氣面對便能免於欺凌的加害,可惜這只不過是天真的想法。

要知道為什麼會出現欺凌,就要先了解欺凌的本質。

那麼欺凌的本質是加害人的學生?老師?還是學校?





錯了。

那是一樣更不為所知、更恐怖的事物。
那不僅僅存在於教室,
亦存在於辦公室、公司、家庭。
它滲透著社會上每一個角落,無人能一倖免。

它驅使着社會上每一個人的行為、性格,我們亦要因此而不得不察言觀色、隨波逐流。
多數派自然被認為是正義,意見相悖就會被排擠。





欺凌的本質,正是那周遭的--氣氛。

別說是要面對它,連逃避它亦近乎沒有可能。

氣氛存在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分每一秒也是由它主宰你的行動。
欺凌的本質可以說是如此恐怖,因為當你長大了,你會連被欺凌也會被人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
那就是社會的氣氛。





沒有人會幫助你,
因為這個社會的氣氛,
就是不要做多餘的事。

* * *

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崗位。
有人是班上的開心果,有人是班上的書蟲,有人是班上的萬人迷。
各自都要施展其職位的個性,開心果就要使別人快樂,書蟲就要在角落看書,萬人迷就要使所有人都留意其存在。

這就是「氣氛」。
而我也不另外。

我的職位只不過是一名無名氏,劣等感強的一名自卑學生。




我曾經嘗試脫離這個角色,希望能夠使人留意我的存在。
可惜的是,那並不是「氣氛」所趨向的。
我無法擺脫那「氣氛」把我拉回去的力量,不論我如何努力,我仍然是那位被所有人討厭的學生,被所有人怨恨的同學。

阿楊曾經給予了別人的關愛。
那總被重視的感覺使人難以忘懷。
社會上被認可的總是那些被別人所重視的人,那麼我也能做得到嗎?

我曾經以為被重視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
直到阿楊背叛了我,我才驚覺,這只不過是一場「氣氛」的競技。

你可以嘗試質問自己:「別人有什麼理由關心你?有什麼理由喜歡你?你有理由喜歡她嗎?」
當你認清事實,那麼結論永遠是 -- 對方幫助你只不過是因為「氣氛」所需要實行的行動而已,而你,只不過是別人利用的踏腳石、傀儡。

所謂社會,只不過是人類被「氣氛」所利用的場所而已。





* * *

我打開電話,掃過社交媒體,大家都在倒數著考試的來臨。
阿琪的社交媒體也沒有什麼與阿翼的照片,我亦沒有收到任何相關訊息。
我的沒有權力去詢問她的感情生活。

也許是我的習慣,每次我看見同學的動態時,我也反問自己有沒有需要回答。

「「沒有需要做的事就不要做」」

這句話只不過是官僚制度所帶來的文化。
這由上層傳到基層的教育系統,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怕創新、怕事的社會人士。

社會就由此無法創新,嗎?





不,
還有叛逆、願意冒險的人,
這些就是社會所需要的人。

不過,
教育制度的人就是把這些人打壓,
把所有人變成只會服從命令的人。

經常有人說,那些成績好的人最終會為成績差的人工作,因為成績差的人會比成績好的人更會願意面對風險、更會有能力面對失敗。

但是,成績好的,並不表示他就不會成功。

沒有錯,更願意take risks的人會更大機會成功,例如成功建立一間公司、產品。
可惜,這只不過是指那成績差的少數人事。




我們忽略了絕大部分成績差的人。
公司失敗、破產、失業的示例多不勝數。
只有那些幸運的5%,才有機會成為老闆,僱用成績好的人。

由始至終,氣氛不但主宰角色,更主宰着整個社會。

我恥笑著自己,我這個角色也沒有任何理由去說明這一切,我所思考的一切也許只不過是自我安慰的藉口。

我望向時鐘,時間也不早,也許我應該放下手機,開始認真準備考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