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倫敦行開陣: 我有個Friend,佢有枝Pen
曾經,我也經歷過以筆維生的日子,然後,便發現在香港這福地,憑一枝筆過活,那大都是艱辛的活。
但,這從來都是自己的選擇,與人無由,因為喜歡,所以放不下那枝掘不到金的筆,亦因著一份不知從何而來的執念與憧憬,總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那枝筆總有點石成金的力量。
漸漸,隨著成長對生活的需要,一枝筆壓根兒滿足不了日常的開支,在無情現實換來的無奈取捨下,你只會無力再愛,然後,於一輪意興闌珊的自憐後,自覺性地逐一鬆開那抓著筆桿的手指,一根,兩根,三根,最後,把筆放下,封塵。
然而,這也只屬個人案例,畢竟,在這人吃人的社會中,亦總存在著一群擁有無比韌力的人,能夠敵過生活的艱辛,咬著牙關與即食麵,牢牢地抓著那枝筆,走過山窮,踏破水盡,然後,坐看雲起。確切地,我身邊就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他。
時為九月下旬,在中環一棟飽經歷史洪流沖洗的建築內,他踏進了一個空無一物的小斗室中,凝視著四面純白色的圍牆,接著,便拿起了筆,經歷了六十多個日與夜,為每道牆上畫滿了密密麻麻的黑色線條,勾勒出一區的歷史與他自身的成長故事。
十二月之初,這小室終於作展覽對外開放,命名為"Long Time No See",我站進這房子內,細心地欣賞著牆上各部分的插畫,然後,又在旁觀察一批批到訪途人進進出出的景況,我看到,當眾人凝視著這四道牆時,大都不禁因牆上的畫作而屏息住氣,接著,又會新奇地用手機找出暗藏畫作內的AR科技,連番嘖嘖稱奇。
當刻,我也作出不絕的讚歎,除讚歎著作品的震撼,更大部分是讚歎著他的韌力。於摸不清,看不透,彷彿中間隔了杯啤酒的茫茫前景上,他,選擇了喜歡的,便堅持,數個年頭,直到今天。
說實在,因這展覽,我點燃起再次抓起筆桿的決心,然而,當我抱著那燒得正旺的決心想要離開房子之際,他走過來補充了一句:「呢個展覽,我數過,總共用左四十枝筆架。」
頃刻間,我心中那團火便驟然被澆熄了一半,耳際倏地響出澎湃的鼓聲,我認得,那是退堂鼓的聲音。果然,韌力這回事,於我而言,是陌生的。
離開後,我到了一家咖啡室,坐在店內的一角,邊呷著澀澀地的咖啡,邊憑著那只燒剩一半的所謂決心在思量前路,到底自己是否應再把筆抓起之際,剛好留意到咖啡室的另一端正有位年輕記者在訪問著店主,她輕盈地拿著一部平板,在桌上放下小型的錄音器,然後,便一邊訪問著一邊讓手指在平板上疾舞,有條不紊地記下了店主所說的二三事。
實情是,有些筆,彷彿已快要被淘汰。
硬銷補充:
"Long Time No See"展覽,於中環PMQ元創方B座4樓H402室舉行,至明年三月底,展覽混合了「豐富到震」的插畫,加入「高端到暈」的AR,讓你體驗一趟穿梭虛實的回顧之旅!如若有運,在場內捕獲到那藝術家,他更會為你詳細介紹每道牆內所隱藏的故事與彩蛋,絕對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