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熙散文: 《樂壇死在詞?》
近來李大文豪的一篇專欄文章鬧出不少爭議,香港樂壇已死的話題又再次炒熱起來。敝人大致觀看了網民的意見,果然如預料的不少妄自菲薄的人表示同意一起高呼樂壇已死。
那麼香港樂壇真的已經死掉?即使樂壇已死,依敝人愚見,致命死因大概都不在歌曲的詞,而在於自卑的香港受眾,正如所有的文化事業,從音樂到電影,從藝術到文字創作,香港人總會先入為主的將本地創作看輕一線,再一面說其他國家的怎樣怎樣。天生的自卑感已狠狠的刺穿現今樂壇的心臟。
可是,現今香港樂壇真的如斯不濟?我倒認為現今樂壇的音樂是更加多元創新,只是在商業上來說並不成功而已。八十九十年代正值香港樂壇普及流行的輝煌時代,可是距離現今已十多二十年,社會、文化已經歷幾翻變遷,有誰會在八十年代想到現時在家中電腦click幾click已經可以輕鬆聽盡世界各地的音樂?要直接比較起兩個時代並不公平。而且,永遠沉浸於八九十年的綺夢中也不見得能為現今樂壇帶來幫助。
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真的如此出色?當然膾炙人口的歌曲著實不少,更是影響著東南亞多個地區,可是當時的本地創作並不蓬勃,當年叱吒樂壇的譚詠麟,隨意舉出幾首他的首本名曲例如《小風波》、《忘不了您》、《愛情陷阱》等,均改篇自歐美日本歌曲。相較起現在,大部份廣東歌曲均出自本地創作人手中,在創作上來看,現今樂壇似乎還更為進步。而且相較於以往流行曲主導的年代,現今倒是有更多元化的發展,例如是曲風較為偏離主流的王苑之、盧凱彤,又近年從地下樂隊中逐漸冒出頭來的Kolor、Supper Moment和Chochukmo,以致是流行天王陳奕迅的樂風在近年也漸趨更多玩味和多元化。
然後我們重返回歌詞的問題,有些時候我倒也真疑惑歌詞是否真的是一個重要的執著點?現今風靡一時的歌曲,就是不斷揮霍的韓國電子舞曲,重重覆覆的旋律拍子,伴隨著十幾條美腿在台上舞動,或是幾個型男,或是一個肥胖大叔在翩翩起舞,一個普通香港人聽得明白的也只有幾句「oppa gangnam style」、「hey! sexy lady」、「sorrysorrysorrysorrysorrysorry….」和「I want nobody nobody笨蕉」,可是仍然令不少人聽得陶醉,每逢有韓星來港更是出現不少Fans追捧偶像的瘋狂場面,這倒令我開始懷疑了原來香港人真的這麼介意歌詞嗎?
那麼我們本地歌曲的歌詞又是否如李大文豪所言是不識字的文盲所編造出來的作品?由八十年代填詞至今的林夕當然不用我嘮叨的介紹他的作品,他所寫出感動人心和詞句精緻的作品恐怕要數也數不完。而捲入這次事端的黃偉文也是著名的多產填詞人,寫下的精彩作品也是不能盡錄,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為陳奕迅寫的《陀飛輪》,開首的一句「過去十八歲沒帶表不過有時間」已直把時間帶來的唏噓深入刻劃出來。小克的作品在嬉笑惡搞中,卻時常在詞中透露世界大同的宏願。與樂隊Kolor合作無間的梁栢堅喜以時事入詞,菲律賓人質事件、唐梁二人特首選舉的互揭黑幕、內地水貨客來港搶購奶粉等等的事件,都可在Kolor的歌曲中找到,從梁栢堅的詞可以看到時代的脈搏。另一多產填詞人林若寧最為人熟悉的相信必定是替劇集《天與地》填寫的插曲《年少無知》,其歌詞的感染力使得現今大小的社運場合你都能聽見人群合唱起:「如果命運能選擇/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瀟灑」。如此看來,香港詞壇真的無人耶?香港詞壇真的充斥文盲乎?
我看李大文豪和不少仍然妄自菲薄的人必須從綺夢中醒來了,追上時代,學會欣賞現今的歌曲。如果李大文豪仍然是覺得現今的詞看不明白看不順眼的話,我想大概是閣下學問太高,已達最高境界,以致這種凡夫俗子的玩意兒已經完全看不盡眼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