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氣若蘭》: 《以小見大──微言見深意》
《以小見大──微言見深意》
孔子撰《春秋》,一字而知褒貶,後世讚此為春秋筆法。老子又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然後又說「道常無名,樸,雖小。」道雖大,但亦隱含在最細微之處;就像莊子的庖丁解牛,就算是一個廚師,也可借由磨練技藝而昇華到得道的境界,這就是以小見大。
寫作專欄,因篇幅所限,行文不能累贅,亦不能過於精簡,必須拿捏準確,字數多了或將文章解體,或不獲受理;字數少了則表達不清,讀者讀畢驟然無味,一臉茫然。故此需以小見大、以少見多,篇幅剪裁得越精巧,越是考驗作者功力。
擴寫句子予以修辭非難事,寫作最難在於精煉詞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然而為之,乃最上品也,亦最為清秀。時人所犯弊端,乃冗贅重複,蓋與口語非書寫語有關,因說話與文字的表達隔了層紗,免不了受到影響,致使書寫文章與平時閒聊一樣,出現無謂或無意義用詞。另一個原因,大概跟少讀古文有關,古文凝煉,因古人學識淵博,深諧典故、字詞。如紅,可用赤、朱、郝、赭、絳等代替,其代表的紅深淺不一,但可免重複;駢文或絕句更為精煉,實為最佳之範例。
閒話太多,害得筆者嘮叨不絕,像以老師自居的學者。其實只是興之所致,揮毫就墨而已矣,既已興盡,何必見戴,就此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