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東戰爭及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哨戰
 
2014年2月:烏克蘭危機。在親歐盟顔色革命於烏克蘭成功以後,俄國入侵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克里米亞宣佈公投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西方展開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包括將俄羅斯逐出八國集團。然而奧巴馬政府和歐盟未能透過軍事行動解決問題,被視爲二十一世紀的蘇德台事件,西方觀察家認爲事件助長了俄羅斯對東歐俄語區擴張的野心。
俄羅斯也同時策劃了烏克蘭東面親俄省份的叛亂,觸發烏克蘭東西兩方的内戰。俄羅斯積極援助了烏克蘭武裝分子,並秘密大量派遣現役泰坦部隊參戰。缺乏西方援助泰坦的烏克蘭政府軍節節敗退。普寧洛夫的個人威信在烏克蘭危機中達到高峰,艾雲諾夫將軍在頓巴斯之戰的表現傑出也得到晉升,後來成爲國防部長。
中國,朝鮮,伊朗,委内瑞拉,古巴和敍利亞在事件中支持俄羅斯,成爲新冷戰東方集團的雛形。
戈爾巴喬夫在柏林發表講話,指世界已經進入新冷戰。歷史學家把這個演説和丘吉爾的鐵幕演説等同,並把2014年視爲新冷戰的正式開始。
 
2014年3月18日:臺灣爆發太陽花學運,反對兩岸貿易服務協議。臺灣和中國大陸關係惡化,統派國民黨遭遇沉重損失。是次學運也催生了香港同年的學運。
 
2014年6月29日,巴格達迪宣布建立「伊斯蘭國」,推選其首領巴格達迪擔任首任哈里發,並調兵繼續向巴格達進軍。同時又向沙烏地發出威脅,準備控制並接管沙烏地重要口岸艾爾艾爾,甚至威脅攻擊聖地麥加。戰爭歷史學家把次日視爲持續五年的中東戰爭的開端。




「伊斯蘭國」 「立國」後,公佈了宣稱領土的範圍,打算在五年內佔領西亞、北非和中非、中亞地區,還包括歐洲的伊比利半島、巴爾幹半島、克里米亞等地,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新疆、西藏。東西方集團在擁有共同敵人下緩和了在中東的對立。伊朗甚至開始了和宿敵美國的軍事合作。
8月,伊斯蘭國控制伊拉克北部主要石油生産,並擊敗伊拉克政府的進攻。加上從敍利亞,伊拉克接收的大批美俄軍械,成爲中東最具實力的軍事組織,並直接威脅巴格達的安全。美國和盟友開始展開對伊斯蘭國的空襲,伊朗開始加強支援美國扶植的巴格達政府,然而並未能阻止伊斯蘭國的攻勢。
伊斯蘭國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不少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效忠,自從9月悉尼恐怖襲擊開始,伊斯蘭國和支持者在全世界針對西方國家展開連串恐怖襲擊。
 
2014年7月1日:日本宣佈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自衛隊可以因應周邊事態更加靈活地運用軍事力量,觸發中國抗議。
 
2014年7月15日: 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雷薩簽署協議,發表《福塔雷薩宣言》,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後世把這日視爲美元主導的布列頓森林體系的正式結束。
 
2014年9月到12月:香港針對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的不滿演變成大規模佔領行動。香港警察運用催淚彈和鎮暴型泰坦鎮壓示威,引起西方關注。中俄均認爲是次行動乃西方策劃的顔色革命,雖然佔領行動和平告終,事後香港的示威不斷,中共也加強了對香港的意識形態控制,香港和中央政府的激烈對抗不斷升溫。
事件的影響亦蔓延至臺灣海峽。臺灣獨派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勝,國民黨和統派慘敗,並被迫改變兩岸政策。2014年被視爲兩岸蜜月期的結束。




中國和美國在香港佔領行動發生的同時,也發生了大規模的網絡戰。用來動員群衆的香港媒體,甚至美國社交平臺Facebook遭到攻擊癱瘓。
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發生以後,更加堅信美國發動顔色革命推翻政權的企圖,中俄更加緊密地合作應付類似事態。
 
2014年10月:中國開始在南沙永暑礁加速填海,並在靠近東海釣魚島的浙江南麂列島建設軍事基地,被指開始做出作戰準備。
 
2014年年末:朝鮮被指針對美國索尼公司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後來證實幕後中國和俄羅斯網絡部隊有份參與,美國軍方癱瘓朝鮮網絡作爲回應。中美俄三方的網絡交戰持續到10年代末。
 
2014年:美國發生大規模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演變成大規模暴動。另一邊廂奧巴馬政府給予拉美移民合法身份,導致10年代後期大批拉美移民湧入美國,及因爲種族主義而爆發的大規模衝突,國内局勢不穩進一步削弱美國對中俄擴張的威懾力。
2014年:印度人民黨當選,並採用接近中國和俄羅斯結合民族主義和政府主導市場經濟的政策,打壓國内其他宗教和少數團體,並大幅收窄言論自由。印度和西方國家在人權民主自由的分歧令2014-2018年之間雙方的關係惡化。印度改爲和中國,俄羅斯更加親近。
 




2015年1月:伊斯蘭武裝分子襲擊巴黎查理報社並在猶太超市挾持人質。這次恐怖襲擊令西方社會對伊斯蘭社群的敵視上升到911以來的新高,並令歐洲國家反對伊斯蘭移民的右翼在2015年到17年之間的選舉大勝,為歐洲全面右傾化展開序幕。
 
2014到2015年:俄羅斯經濟危機:西方針對烏克蘭危機對俄的經濟制裁,加上中東國家針對美國頁岩氣革命壓低油價,令俄羅斯賴以爲生的能源出口收入銳減,盧布大幅貶值,重現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然而事件並未能挫敗俄羅斯擴張的野心,反而加劇了俄羅斯擴張的步伐。針對金融危機,俄羅斯大幅進行軍工企業的擴張,並進行大幅的擴軍,透過輸出先進軍備緩解國内經濟蕭條局面。朝鮮,伊朗,敍利亞,伊朗成爲俄羅斯武器的大買家,為將來戰爭的策原提供資本。
中國,印度聯手救市也挽救了俄羅斯的經濟,針對未來西方金融可能發動類似的金融戰,中俄印巴南非五國加速了金磚貨幣的組建,並開始取消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結果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非但不能阻止新貨幣體系的組成,反而催生了他的誕生。
事與願違的結果也發生在軍事方面,2015年俄羅斯增加了在烏克蘭的軍隊數目,並以保護俄羅斯僑民及人道援助的名義,直接介入烏克蘭内戰劍指烏克蘭重要工業農業和礦業基地,到2015年底,烏克蘭東部基本上完全落入俄羅斯手上。烏克蘭東部省份組成的新俄羅斯聯邦宣佈獨立,並得到伊朗,委内瑞拉等國家承認。
美國面對國内種族問題的升溫,中國在亞洲的擴張和伊斯蘭國可説是無暇多顧;歐洲也因爲國内伊斯蘭移民社群的種族矛盾無法抽身。歐盟中只有波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援助了烏克蘭政府軍,卻無法協助當局重奪東部控制權。
 
2015年5-7月:伊斯蘭國針對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展開新一輪攻勢,在巴格達受直接威脅而西方拒絕派出地面部隊下,伊拉克請求伊朗出兵協助。伊朗正式在5月15日出兵,伊朗革命衛隊從西面和南面兩綫對伊拉克境内的伊斯蘭國發動進攻,伊斯蘭國節節敗退,並在7月正式撤退到安巴爾省附近據點。
針對伊朗出兵,沙地阿拉伯和以色列表示嚴重關切;北約在7月要求伊朗全面從伊拉克撤軍但不獲理會。至2015年底伊朗軍隊仍然佔領伊拉克南部大部分地區,並徹底控制伊拉克政府。
沙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聯盟加強對敍利亞自由軍的援助,以色列則直接加入對敍利亞政府軍和伊斯蘭國的空襲,導致和約旦等周邊國家關係惡化。
 
2015年8月6日:中國宣佈在南海建立防空識別區。越南,菲律賓,美國,日本,印尼,文萊,臺灣,馬來西亞均表示強烈抗議。東盟理事會要求各方克制並遵守南海各方行爲準則。同月,中國和越南,菲律賓,美國的軍機軍艦頻密地在南海上空遭遇。
9月,美國提出在聯合國要求中國確保南海航行自由的決議,遭到中國和俄羅斯否決。
10月1日,在中國國慶當日,中國派出海軍泰坦部隊,奪取被菲律賓佔領的仁愛礁,觸發各國強烈抗議。東盟和北約表示強烈譴責。在10月至11月,中國和菲律賓在仁愛礁,道明群礁附近爆發艦艇之間的武裝衝突。
同月,在俄羅斯牽頭下,中國和越南簽訂南海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維持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現狀不變,中越摩擦減低。




同年美國聯儲局宣佈加息,美元重新表漲到126點以上,被指是美國對華進行的經濟戰。
 
2015年7-12月:波羅的海國家開始出現俄國移民反對北約駐軍的騷亂,因應相關國家治安惡化,北約撤回自從烏克蘭危機後駐防當地的空軍部隊。
 
2015-2016年:香港針對行政長官選舉餘波未了,在中國加強控制下,抗議示威逐漸走向激烈。
 
2015年:拉美經濟危機,在美元加息,油價下跌的前景下,一直疲弱的拉丁美洲開始出現債務違約。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巴拿馬和墨西哥出現嚴重經濟危機,並間接影響和拉丁美洲貿易頻密的中國。美墨邊境出現拉丁美洲移民潮,在美墨邊境無法阻止難民湧入的環境下,南方州分開始建立難民營。難民營的衛生環境惡劣,治安惡化,並和白人爲主的原居民出現嚴重衝突。
 
2015-2017年:中國經濟泡沫爆破。因應西方對俄國進行的制裁,俄國盧布大跌,作爲和盧布互換的人民幣迅速貶值;另一方面和人民幣有貨幣合作的國家,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委内瑞拉,馬來西亞等貨幣全部大跌;最後石油輸出國增產的措施令油價跌穿中國買入的水平,作爲人民幣標的石油資產暴跌。在2015年末,黃金白銀大跌,直接令大部分和中國有密切緊急關係的新興市場出現債務危機,中國出口產業重創,中國政府不得不承認經濟增長放緩,並且有硬著陸風險的事實。
2015年美國聯儲局加息的措施,導致人民幣大跌,連帶國内A股市場和房地產泡沫爆破。中國銀行和央企出現倒閉潮,連帶東盟,臺灣和香港商品市場出現恐慌性情緒,金融風暴陸續蔓延下,東盟,臺灣和香港取消對華採購。
中國經濟危機於15-17年在國内掀起針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尤其以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受惠卻在經濟危機損失慘重的沿海省份最嚴重。國内軍隊鷹派主導下,中國採取了更多的貿易保護措施,同時仿效俄羅斯增加軍工企業的投入,對外採取強硬的態度。面對國内不穩,好戰言論和民族主義大肆風行,對國内輿論空間也進一步收緊。
 
2016年-2017年臺灣總統選舉及第四次臺灣海峽危機的開始:在中國經濟泡沫爆破下,臺商陸續撤走,臺灣和大陸經濟互動減少,臺灣島内支持獨派民進黨的聲音越來越強大。爲了穩定國内局勢,大陸對台採用更加強硬的態度,在2016年臺灣選舉期間,軍隊鷹派發出武力攻台的信號:對臺灣方向發射彈道導彈及在平潭島進行兩栖登陸演練,最新型JIA-16白羊/羚羊式泰坦配備到福建沿海。
美國派遣核潛艇和航空母艦戰鬥群訪問臺灣,沖繩美軍增派海軍陸戰隊和對臺灣出售新型AM-2A2泰坦及F-35戰機作爲回應。臺灣總統大選最終以民進黨勝出,但台海緊張關係延續到2017年。
 




2016年6-8月:朝鮮半島危機。朝鮮成功發射能夠搭載核彈頭的長程彈道導彈,令兩韓關係再度惡化。解禁集體自衛權後的日本宣佈會和南韓作出共同防衛,美日韓首次在南韓進行聯合軍演。針對日本的舉動,中國和俄羅斯在美日韓軍演的同時在黃海靠近朝鮮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同年上海合作組織邀請朝鮮加入,並首次修改會章,把上海合作組織定義升格應對和平威脅的軍事聯盟,引起美國高度關注。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大敗,主張加強移民管制和外交上鷹派的茶黨安德希爾參議員勝出。反對移民的他開始強制遣返墨西哥移民,並在美墨邊境開始建造隔離墻阻止難民湧入;外交上他加強了和盟友的軍事合作,並積極支持美國重新擴軍的措施。在能源政策上他對頁岩氣開發提供補足,造成2016年到2018年美國的頁岩氣之春。
XM-4游騎兵開發計劃和興建上帝之杖天基打擊平臺的武器開發項目也在同期展開。
 
2016-2017年: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在東亞局勢惡化之際,新俄羅斯聯邦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支持下,從三路對基輔發動進攻。在史稱10日戰爭的攻勢下,基輔迅速淪陷,親歐盟的基輔政府流亡波蘭。北約開始直接支持烏克蘭西部的反抗運動,在東歐和北歐俄羅斯軍機和北約的衝突頻密化。
在2017年6月,新俄羅斯政府宣佈從頓涅茨克遷都基輔,並展開公投,以接近九成的票數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政府也在同期舉行了類似的公投。2017年7月10日,新俄羅斯,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三國元首在莫斯科簽訂莫斯科宣言,正式宣佈白俄羅斯和新俄羅斯成爲俄羅斯聯邦一員。
針對俄羅斯侵犯主權國家的行爲,聯合國首次通過決議把俄羅斯從安理會上驅逐。委内瑞拉,古巴,伊朗,敍利亞,朝鮮等國連同俄羅斯宣佈退出聯合國。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會議上,俄羅斯提出修訂上合會章,並加入類似北約第五條的共同防衛條約並得到通過。中國實際上結束了冷戰以來的不結盟政策。
 
2017年香港危機: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首次進行普選,卻遭到民主派杯葛而失敗收場。連任特首在選舉結束後,宣佈就基本法二十三條國家安全法立法,引起市民強烈反彈。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被佔據以阻止立法會通過法案,3月14日特首按照基本法18條在香港實施戒嚴並實施全國性法律。解放軍入城並派出泰坦鎮壓示威人群,在部分本港警察叛變下在九龍和港島發生嚴重衝突。群衆死傷接近1500人以上。
按照香港發生的事態,中國宣佈取消中英聯合聲明並廢除基本法,香港在2018年7月1日起被直接兼併進港珠澳自由貿易區,並按照國家安全條例,沒收美國,英國,日本和臺灣的在港資產。
聯合國通過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臺灣通過收容香港反對派,組織流亡政府。因應臺灣介入香港事態,中國大陸取消和臺灣的所有經濟和外交會談,福建沿岸進入一級戰備,並在臺灣海峽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2017年7月21日:七二一事件,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的中國驅逐艦擊落大韓航空飛往臺灣的客機。機上近百名南韓人,日本人和臺灣人死亡。日韓同時出現針對中國的強烈示威,臺灣全島進入備戰狀態。同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通過必要時採用武力維護香港和臺灣統一的決議,全國進入一級戰備。8月6日,臺灣和大陸爆發86空戰,解放軍軍機越過臺灣海峽中線並和攔截的臺灣軍機爆發戰鬥,雙方各有死傷。美國宣佈進入DEFCON 3,是繼911事件以後第四次進入戒備狀態。日本,韓國,和北約也進入相應戒備。
2017年8月,美國宣佈廢除臺灣關係法,重新承認臺灣為主權國家。歐盟,日本,韓國也對中華民國重新予以承認,中國宣佈和上述國家斷交。8月16日,日本,韓國,美國,臺灣,菲律賓宣佈建立東北亞條約組織(NEATO)。美國派出海軍陸戰隊和軍機駐防臺灣,中國取消了攻台計劃,第四次臺灣海峽危機告終。




聯合國同月通過日本將會取代俄羅斯成爲安理會常任會員,中國強烈抗議並宣佈退出聯合國。不滿裁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緊隨其後。
 
2017年12月21-25日: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在波羅的海國家起義,並奪取三國政府的控制權,在24日迅速宣佈公投進入俄羅斯。在北約按照條約義務派兵之前,俄羅斯軍隊已經迅速佔領波羅的海國家。北約和東北亞條約宣佈合併為同盟協約組織(ATO)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總部設在布魯塞爾舊北約總部,但首屆秘書長為韓籍的東北亞條約秘書長。被稱爲聖誕節危機的衝突在沒有開一槍的情況下落幕。在教宗等宗教領袖的調停下,聯合國宣佈在2018年1月舉行的全球經濟會議,邀請俄羅斯和中國出席,化解分歧。
吸取聖誕節危機多國部隊無法應變的教訓,JSOF聯合特種行動部隊宣佈成立,以同盟國的特種部隊為骨幹,直接受同盟國秘書長指揮,在各國領袖達成共識以前就可以被調動,作爲快速反應部隊參與制止上合擴張的行動。
 
2017年:美國空天部隊在大氣層頂部進行成功的泰坦測試。自始以後,泰坦開始被配備到大氣層外圍的巡邏部隊,保衛美國在太空的資產,並作爲反彈道導彈系統的一部分。歐洲,日本,中國,俄國均開始了類似的部處。
針對美俄關係惡化,俄國開始自行建造太空站范西麗莎。
 
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全面擴充。針對西方的制裁,中國,俄羅斯和金磚國家宣佈正式成立聯盟幣作爲共同貨幣,上海的金磚開發銀行成爲上海合作組織一部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參照希臘和土耳其模式共同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成爲政治,經濟和軍事結合的組織,並得到第三世界的共同響應。美元和歐盟的法定儲備貨幣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在上合組織成立以後,中國和印度,越南等會員國之間的邊界摩擦透過多邊協議解決。上合組織的成功被認爲是對西方主導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平臺的重大挑戰。
 
2018年1月16-2月2日:全球經濟會議。急需外國支持美元體系的美國在會議上提出成立世界經濟聯盟,結合跨太平洋貿易協定,亞太經合組織,美洲聯盟,非洲聯盟,和歐洲聯盟的全球性政治經濟聯盟。實際上用以平衡被上海合作組織衝擊的西方秩序。美國的提案被中俄以及發展中國家所杯葛,兩個星期的會議並不能達成任何共識。
在會議場地以外,反全球分子,共產主義分子,支持移民團體和反對移民,支持市場經濟的右翼組織爆發嚴重衝突。在國民警衛軍維持秩序下仍然造成超過過百人死傷。美國全國在經濟危機和戰爭陰霾下,爆發搶掠和針對移民的武裝衝突,安德希爾通過緊急狀態法,宣佈二十個州分進入緊急狀態,並維持DEFCON 3的戰爭戒備。
這次會議也是聯合國最後一次的會議。支持上合的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在會議後沒有再出席。
 




2018年3月19日:世界經濟聯邦在聯合國總部宣佈成立。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日元被聯邦幣所取代。但美元仍舊維持一定流通,並成爲聯邦幣和聯盟幣的兌換貨幣,在黑市及中立國之間廣泛使用。同日,全球情報機構GIA在美國蘭利宣佈成立。
 
2018年4月6日:上海合作組織爲了平衡各國的領導權,在俄國安卡拉肯森林區興建新的會議場地。實際考慮是上海在黃海ATO軍事演習下的安全。作爲上海合作組織軍事委員會秘書長的艾雲諾夫在同日當選上合秘書長。副秘書長由中國鷹派代表人物孫呂東出任。
 
2018年5月:爲了拉攏北非國家同時減少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世界經濟聯盟簽訂和太陽能合作計劃。美加兩國亦宣佈興建跨大西洋輸電網,向歐洲供應天然氣。
 
2018年6月-10月:巴西,委内瑞拉,蘇丹,坦桑尼亞加入上合組織,令上合組織的成員國擴展到非洲和南美洲。
 
2018-2019年:頁岩氣革命和中東戰爭白熱化。美國成爲全球最大能源輸出國。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陸續出現經濟困難。石油輸出國組織内親西方的海灣國家和親上合的伊朗,委内瑞拉鬥爭白熱化。
自從伊斯蘭國在16年被擊敗以後,敍利亞内戰以海灣國家支持的自由軍,伊斯蘭國殘部和伊朗支持的巴沙爾政府軍的戰鬥繼續延續。在18-19年,伊朗駐伊拉克的軍隊直接參與了和自由軍的戰鬥,並在北部向西方支持的庫爾德共和國宣戰。
在2019年2月,敍利亞自由軍基本被擊敗,因應情況以色利宣佈出兵黎巴暖和接管敍利亞戈蘭高地,針對以色列和伊朗的威脅,沙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組織開始全面備戰。美國緊急派出史坦尼亞航空母艦戰鬥群進駐巴林。
2019年3月,伊朗在上海合作組織支持下,對安巴爾省伊斯蘭國殘部發起進攻,和沙地阿拉伯軍隊直接遭遇開戰。因爲國内經濟危機而出現政局不穩的沙地阿拉伯節節敗退。伊朗和伊拉克的什葉派聯軍越境進攻科威特和沙地阿拉伯。美國爲首的同盟國派出維和部隊進駐沙地阿拉伯,伊朗則封鎖霍爾木玆海峽作爲回應。
 
2019年5月:第六次中東戰爭的全面爆發
5月1日,爲了挑起沙地阿拉伯和同盟國的分裂,敍利亞和伊朗發起了對戈蘭高地以色列軍隊的進攻,並得到約旦和巴勒斯坦的響應。以色列軍隊在戈蘭高地被擊退,但在約旦河和耶路撒冷卻成功抵擋阿拉伯-伊朗聯軍的進攻。
在美國的安撫和調停下,沙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維持和以色列的和約,换取同盟國出兵協助庫爾德武裝。
中東戰爭於是出現海灣國家及同盟國對伊朗-伊拉克,伊朗-伊拉克對庫爾德人及同盟國,以色列對約旦-敍利亞-伊朗-巴勒斯坦聯軍的三綫戰鬥局面。
在同盟國如美國,歐盟出兵協助下,戰局逐漸向不利伊朗的方向發展。
 
5月15日:伊朗利用核子魚雷擊沉史坦尼亞號航空母艦。戰爭全面演變成核戰。同日以色列在約旦河前綫遭到伊朗的核武攻擊,以色列對阿拉伯聯軍運用核武回應。美國的核潛艇和對準德黑蘭發動核子報復。
中東核戰爭蔓延至大部分中東國家,超過七成的城市在一周的戰鬥中被毀。戰爭逐漸演變成單純運用核彈互相報復的戰鬥,死傷人數以千萬計。
6月初,阿拉伯半島的伊朗-伊拉克軍隊在佔領的科威特和阿拉伯石油設施引爆核武,摧毀大部分阿拉伯半島的石油生産。在以色列,海灣國家和伊朗三方三敗俱傷下,第六次中東戰爭結束。
但上海合作組織和同盟協約組織仍然維持緊張的關係。針對背後支持伊朗的上海合作組織,美國秘密重啓美元的生産,透過操縱黑市和中立國之間美元兌聯盟幣的匯率,導致聯盟幣大幅貶值,令上海合作組織在中東讓步,結束對伊朗的軍事支援。
 
東西方冷戰的緩和:detente時期
 
7月1日:香港會議。面對第六次中東戰爭造成的廣泛破壞和難民潮,上海合作組織和同盟條約組織/世界經濟聯邦同意在香港召開聯合國結束以後的第一次會談。會議同意了協助中東地區重建,建立兩軍聯合通信機制,恢復臺灣海峽兩岸直航的建設性建議,另外,香港被允許成爲世界經濟聯邦和上合組織之間自由交流,自由貿易的非軍事特區,在中國駐軍撤走后成爲自治城市。中國同意歸還在香港沒收的各國資產,並允許重新建立港元,作爲雙方承認的聯盟幣-聯邦幣的兌換貨幣。香港反對派被允許重返香港,在限制下管理香港的内部事務。
自治城市在聯邦的協助下能夠擁有防禦性的治安部隊。
上合和聯邦都樂於看到自治城市的出現,除了因爲它非軍事區,為兩方提供緩衝以外,自治城市也能為兩方的非正式政治會面提供場所,還能進行兩大經濟體系之間有限度的貿易接觸。香港,雙方人員貨物都能自由入境的聯邦飛地,就是因爲受惠於這種貿易,累積兩個經濟體系的財富而迅速在戰後蓬勃發展。
同盟和上合之間均不樂於看到直接相鄰的國界,尤其是部分敏感的戰略重地。於是,所謂的中東核污染區在和約中被建立起來。作用,美其名是避免在核輻射環境中再度作戰,帶來更大的核子污染,而事實上,用來組閣來自對方的直接入侵,阻止對方的思想傳播,還有情報人員和武器的滲透才是他們主要的作用。
 
2019年1月:美軍開始配備新型AM-4型泰坦,以對付大部分現役上海合作組織泰坦,包括中國JIA-17天蠍和俄國T-10蝮蛇為目標的游騎兵式進入裝備,加速了上海合作組織配備相關泰坦的速度。某程度上重新引起了雙方的軍備競賽。
德國,法國,日本自行研發的新型泰坦也陸續面世。
 
2019年9月2日:JSOF在核污染區巡邏的維和部隊在也門和沙地阿拉伯邊境遭到伏擊。也門遊擊隊配備了俄軍新型的T-10泰坦,引起了同盟國的注意。然而由於俄國堅決否認相關的責任,最終調查不了了之。
 
2020年:搭載核融合爐的JTSP原型艦不列顛尼亞號和次時代泰坦執行者完成建造,並送往南美洲秘密地點進行測試。
 
2020年12月21日:在塔林慶祝波羅的海國家加入俄羅斯的慶典上。普寧洛夫宣佈會在2021年1月1日起因爲健康理由辭任俄羅斯聯邦總統。上海合作組織的艾雲諾夫秘書長將會同時接任。作爲推動香港會議的功臣,艾雲諾夫利用同時擔任上合秘書長和俄羅斯總統的便利,重新啓動了冷戰時期和西方的經濟和政治合作。可是卻引起了中國鷹派及俄羅斯内部民族主義者的不滿。
 
2021年1月:雙方在海參威簽訂了《第一次裁減軍事武器條約》,戰略核武器的運用也被加以限制。其後,上合向聯邦爭取到每年經濟和糧食的援助,聯邦就由上合得到石油和部分重要工業原材料作爲交換。
 
2021年4月至5月,上合和同盟就第二次的和平條約在海參威會面,並就核子武器裁減和檢查達成共識。同時,上合組織和同盟於亞丁灣展開了聯合護漁演習。中國山東號航母混合戰鬥群從青島出發,經馬六甲海峽前往亞丁灣,並在孟加拉接受補給,和俄國艦隊會合後開往阿丁灣。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奏:阿拉法一號事件及後續
 
2021年4月10日:阿拉法一號事件。中國海外特勤部隊和俄國聯邦安全局的阿爾法部隊共同襲擊了同盟國在哥倫比亞邊境地區的阿拉法一號基地。被掩飾為淡水儲存基地的阿拉法一號被嚴重破壞,同盟國負責核融合研究的科學家萊爾,布萊頓被擄走。
對於阿拉法事件東西方都有不同的解讀,衆説紛紜。不過大多數戰史學家均相信襲擊阿拉法一號是由俄國民族主義者和中國軍隊鷹派共同策劃,主要目的是暴露同盟國違反和平條約研發新型武器,並借此動搖艾雲諾夫的和平政策。另一部分人則相信事件是由GIA派遣的特務約克.萊恩所策劃,為GIA和美國安德希爾爲首的鷹派策劃的戰爭陰謀。
在早期雙方都對事件收口如瓶,海參威的和談照樣展開。
 
4月12-13日:聯邦新任總統拉姆菲德和GIA局長埃文,美國總統安德希爾於自由塔内秘密會面。針對潛入哥倫比亞的中俄特種部隊,他們批准執行搜索和毀滅行動。
 
4月14日:JSOF利用新型泰坦和不列顛尼亞號,在與哥倫比亞特種部隊死亡中隊合作下突襲恐怖組織FARC位於納里尼奧的根據地。摧毀機場和毒品生産基地但並無發現中俄部隊的行蹤。
同日哥倫比亞空軍和中國駐厄瓜多爾的空軍發生了異常接近事件,但並無跡象顯示和阿拉法一號事件有關。
 
4月15日:艾雲諾夫秘書長突然離開海參威和平談判的會場返回莫斯科。同日,中俄特遣部隊抵達中石油位於印尼的補給基地。
中立國印尼空軍在同日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以南的防空識別區攔截入侵的不明飛行物體。有鑒於時間上的巧合,大多數學者均同意不列顛尼亞號正是該入侵印尼空域的飛行物。但部分人相信不列顛尼亞號的隱身性能不可能被印尼的防空雷達發現,陰謀論者則認爲拉姆菲德,GIA局長埃文,美國總統安德希爾的集團,爲了掩飾違反和平條約建造的不列顛尼亞號和執行者,向印尼提供了不列顛尼亞號的熱信號,希望在上海合作組織公佈之前將之抹殺。
 
4月16-4月17日:印尼當局公佈遭遇不明飛行物的消息。上海合作組織和中國外交部則指責盟約派遣軍隊侵犯中立國領空並威脅中國海外資產的安全。
海參威會談在艾雲諾夫缺席及雙方僵持的氣氛下結束,會議並未達到任何成果。
針對印尼領空發生的事態,太平洋上的雙方軍隊都進入戒備狀態。
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改變航程方向,朝著印尼北部前進。
 
4月17日:印尼軍隊和相信是不列顛尼亞號的飛行物在比亞克島西北發生第二次遭遇。印尼軍隊和盟約軍隊均無該戰鬥的記錄。
戰史學者戰後翻查記錄,相信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遣部隊也曾經在同一時間和不列顛尼亞號發生戰鬥。
而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戰鬥群亦在附近海域待命,未知是否曾經參戰。
 
4月18日:菲律賓方面公佈了喬治華盛頓號取消在宿霧靠岸的消息。大部分學者相信喬治華盛頓號已經和不列顛尼亞號匯合,並駛向南海的方向。
 
4月19-29日:艾雲諾夫秘書長行蹤成謎,相信已經被克魯格涅夫所領導的民族主義者和軍隊右派所軟禁。
原本計劃共同展開的護漁行動被取消,中國山東號航母戰鬥群和俄國艦隊離開孟加拉,在27-28日之間通過馬六甲海峽,並和馬六甲海峽的中國艦隊會合,成爲超過三十首戰艦的龐大集團。
 
4月29日:中國外交部宣佈南中國海成爲禁航區,並宣佈中俄將在納土納群島進行聯合演習。世界經濟聯邦/同盟協約組織及包括大部分東南亞中立國的東盟表示強烈抗議。喬治華盛頓號同時抵達納土納群島以南。
 
戰爭的第一槍
 
4月30日:納土納海戰。喬治華盛頓號連同不列顛尼亞號的集群,進入南海禁航區,和山東號航空母艦遭遇並交戰。雙方對於第一槍是由誰開的衆説紛紜,美方表示是山東號起飛的艦載機首先發射對艦導彈,而中俄則表示是巡邏的山東號艦載機被美方擊落導致海戰爆發。
期間喬治華盛頓號被導彈擊中重創,山東號主甲板則被不列顛尼亞號的炮擊破壞。在海戰爆發期間,美國宣佈進入DEFCON 2,全國軍隊進入動員並且在6小時内完成部處。是繼古巴導彈危機和海灣戰爭以後第三次宣佈進入二級戒備。中國全國解放軍進入二級戰備。
美軍統計喬治華盛頓號損失八成戰力,而中國航母戰鬥群損失七成五,雙方航母均失去繼續戰鬥的能力,而中國艦載機的損失因爲派駐新加坡的F-22A的介入而較高,美國則損失了較多較昂貴的巡洋艦,可以説是打成平手。
海戰發生以後雙方並無發生報復行動,但外交上雙方則互相指責,上海合作組織和同盟國也開始進行包括總動員在内的戰爭準備。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的網絡NIPRINET遭到來自中國上海網絡軍隊的阻斷性服務攻擊。
美國軍隊負責後勤運輸的供應鏈,以及和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衛星,對世界各國的網絡監控系統,艦隊進行聯絡的機制停止運作。
 
4月30日至5月4日:山東號進入海南母港進行補給。參戰的俄國太平洋艦隊:進入越南金蘭港整修。喬治華盛頓號在護航艦隊伴隨下航向菲律賓。不列顛尼亞號行蹤未明,大多數戰史學家相信不列顛尼亞號進入了臺灣控制的南沙太平島。美國空天部隊開始把上帝之仗動能打擊系統進入部處狀態阻嚇上海合作組織。
 
5月4日:俄國聯邦安全部特種部隊指揮官古拉格繞過中國直接指揮越南海軍陸戰隊攻佔不列顛尼亞號所在的南沙太平島。臺灣守軍全滅,不列顛尼亞號逃脫。由於行動未經協調,中國和越南之間出現外交風波。臺灣因應解放軍可能侵台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5月5日:不列顛尼亞號進入香港非軍事區,並擊沉中國一首海巡艇。
 
5月:美國全國暴動:在中俄特種部隊策劃下,美國居民和湧入的墨西哥-拉丁美洲移民爆發激烈衝突,美國宣佈全國戒嚴並派出軍隊維持秩序。5月4日:美國總統下令越境對墨西哥政府展開軍事行動,針對墨西哥政府及他們所支持的墨西哥解放組織進行清剿。作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古巴向墨西哥空運了兩個師的步兵部隊作爲支持,雖然並未正式開戰,然而墨西哥開始強化和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關係,包括中止了在美洲合作組織的會員資格,停止了聯邦幣和墨西哥貨幣的兌換,並且申請成爲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
在納土納群島海戰以後,上海合作組織網絡軍隊針對美國政府部門網站,電視臺,電話通信系統發動全面攻擊。美國全國電信系統出現癱瘓,導致不少人擁有戰爭已經爆發的錯覺,各州分出現搶掠潮,自行組織的民兵和墨西哥移民爆發武裝衝突。美國派出正規軍前往市區鎮壓暴動。
 
5月1-6日:中國政府領導層開始計劃軍事行動,目標是全面獨佔南海和東海的天然資源,接收臺灣,全面控制太平洋東部的經濟海域;向南擴張奪取中國發展所需要的糧食,石油,橡膠和最重要的是,屬於中國經濟命脈的貿易航道。
 
5月6日:香港市區爆發武裝衝突:親中的黑幫和右派民兵在九龍爆發衝突,中國指出衝突乃由JSOF所煽動而盟約則表示否認;5月7日:香港治安部隊在貨櫃碼頭和不明武裝團體爆發衝突;在旺角地鐵站爆發骯髒彈恐怖襲擊,恐怖分子攻佔了旺角警署。中國指出則是JSOF煽動培養的港獨分子所策劃,而盟約則認爲事件是中國海外特勤部隊自編自導自演。
針對香港發生的衝突和恐怖襲擊,中國外交部宣佈有必要恢復香港的秩序,並因應保護中國領土完整的需要,重新向香港派遣駐軍。盟約則宣佈中國入侵香港非軍事區等同戰爭行爲。中國外交部部長專機在香港被治安部隊擊落。
5月7日當地時間8時,解放軍廣州軍區向香港發動全面進攻。由於香港是東西方貨幣兌換的唯一金融中心,香港事件觸發全球股市暴跌,世界經濟聯邦在香港投資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美國埃克森美孚的巴吞魯日,德州阿瑟港,德州貝頓,加利維爾四所全美最大的煉油厰均發生了網絡入侵。美國阿拉斯加洛斯勒韋爾和伊利諾伊州錫安核電站均發生了武裝人員闖入破壞的事件。美國軍隊進入DEFCON 1。
作爲報復,不列顛尼亞號和JSOF攻擊了廣州大亞灣,廣州市和澳門的目標。
 
第三次世界大戰
 
5月6日淩晨:克魯格涅夫和俄國軍隊的強硬分子發動政變,在莫斯科成立斯摩陵斯克臨時政府,並單方面宣佈香港會議簽訂的和平條約無效。新政府下令通緝艾雲諾夫舊政府主和派成員,被控制的艾雲諾夫則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對中國恢復在香港的主權表示支持,並宣佈和同盟國進入戰爭狀態。
在中亞駐守的馬拉什科將軍被拘捕並且處決。
 
5月6日:中國潛艇擊沉臺灣高雄港的日本貨船三井號及臺灣海軍巡邏艦。大多數戰史學者都認爲這是發生在香港事件以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5月7日香港事件發生以後,俄國巡邏艦和美軍在白令海峽交戰。
 
5月6-7日:武力攻台,臺灣解放戰役:在中國潛艇事件發生,解放軍進攻香港的同時。福建軍區和解放軍二炮部隊針對臺灣重要軍事和民用設施發動彈道導彈飽和攻擊。中國空軍戰鬥轟炸機連隊同時突襲了美軍位於沖繩嘉手納的機場。二炮部隊的攻擊同時覆蓋了美國關島,沖繩,日本南部等大部分區域。
廈門的解放軍則開始進攻大小金門。中國海軍上海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東海接近釣魚臺海域遭遇獲勝。
 
5月7日:歐戰的爆發:超過三百萬的俄羅斯正規軍,以烏克蘭方面軍爲首從多綫入侵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摩爾曼斯克出發的俄國海軍艦隊同時登陸了挪威北部,攻佔港口納維爾克。直接從納維爾克出發的俄國特種部隊則繼續向西面推進,迅速攻佔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
 
5月7日:日本戰綫:在中俄彈道導彈攻擊日本的同時,俄羅斯遠東方面軍針對日本北海道發動了大規模的空降,兩栖部隊直接登錄札幌石狩灣,擊敗前來迎擊的日本自衛隊第七師團。
 
5月8日:美國本土戰綫的開始:埋伏在美國海岸的俄國核潛艇攻擊紐約,造成嚴重傷亡。僞裝成南美中立國的貨船運載俄羅斯精銳近衛師團抵達墨西哥海灣。
 
5月9日-12日:函舘大撤退。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師團和日本陸上自衛隊第七,第十一師團在三天奮戰下重奪函舘大部分區域,並形成防禦網。在9日到12日期閒,美日聯軍開始動員所有可用艦隻將被包圍在北海道的部隊撤退到本州。但美日聯軍丟棄了大部分的重型裝備,海軍也在轟炸下蒙受沉重損失,導致戰爭初期日本戰況的困難。美日聯軍在北海道的戰鬥合共損失38000人,留守到最後的美日聯軍共有約5000人,在函舘港口附近戰死或被俘。
不列顛尼亞號參與了上述的戰鬥,負責掩護聯軍的撤退。
 
5月12-25日:華沙戰役:俄國軍隊在圖拉平原擊敗德國和波蘭的軍隊,形成對華沙的包圍,在爭奪華沙的戰鬥中,波蘭平民守軍英勇抵抗,令俄軍蒙受沉重損失。
 
5月9-13日:JSOF在中國大陸進行滲透的敵後活動,參與解放汝城勞改營,但被當地接頭人出賣。執行者被俘虜並帶到大理基地進行研究。
 
5月16日:JSOF和GIA聯合對大理基地發動突襲。GIA特種部隊首次利用上帝之仗的空天部處平臺派遣到中國大陸。俄國聯邦安全局特種部隊指揮官古拉格被殺。
 
5月17日:所多瑪行動。爲了壓制上海合作組織的攻勢,美國運用上帝之仗的動能武器摧毀了俄國新西伯利亞市,伏爾加格勒,中國重慶。在俄國新西伯利亞,伏爾加格勒和中國重慶合共造成570萬人的傷亡。為戰爭爆發以來單日最沉重的死傷。
美國總統安德希爾宣佈中國和俄羅斯為新邪惡軸心,要求兩國投降否則會繼續摧毀兩國的重要城市。
上海合作組織拒絕投降建議,並以爲所多瑪死難者報復為名繼續發動進攻。
 
5月7-30日:東南亞戰役:中國解放軍和越南軍隊分別同時自南北兩面入侵了泰國。擊敗了美澳紐聯軍,曼谷被迅速攻陷,在泰國淪陷以後,馬來西亞宣佈開放軍事同行予上海合作組織。美澳紐聯軍沿泰國南部和馬來西亞邊境撤退,在馬來西亞檳城組織起防綫。
 
5月17日-6月:北極圈戰役:俄國在白令海戰勝利後,發動了對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的進攻。俄國部隊第一次登上美國領土。
 
5月18-20日:赤塔事件。艾雲諾夫和科克連申科將軍在上海合作組織後勤基地赤塔會面。前來會合的還有不滿克魯格涅夫的俄國軍隊。他們計劃從赤塔透過西伯利亞鐵路直搗防守空虛的莫斯科重奪政權,但計劃被識破。克魯格涅夫指揮的聯邦安全部阿爾法特種部隊和近衛軍對赤塔聚集的艾雲諾夫舊部發起進攻。
艾雲諾夫被不列顛尼亞號救走,科克連申科將軍和手下大部分士兵戰死,尚存的小馬拉什科將軍率領殘部逃脫,並輾轉抵達烏克蘭克里米亞,聯絡其他反抗組織。
 
5月19日:聯盟風暴行動展開。上海合作組織對北美洲發射電磁脈衝導彈,癱瘓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電力和通信系統。潛伏在美國各地的中俄特種部隊針對美國重要的石油儲備設施,港口,基建,橋梁,政府建築物進行破壞。
同一時間,俄國國土防空軍的泰坦在低軌道襲擊並控制了上帝之仗系統。和中亞起飛的俄國太空梭會合,俄國空降軍利用美國的空天部處系統直接空投進入首都華盛頓特區,和當地駐防的美國第一步兵師爆發激戰。
俄國部隊迅速接管了白宮和國會山莊,並透過白宮地底的指揮中心接管上帝之仗的動能發射系統。
日本橫須賀港,關島,夏威夷珍珠港,巴拿馬,聖迭戈,鳳凰城,侯斯頓,諾福克,費城,丹佛,奧蘭多,巴爾的摩,邁亞密,波士頓被動能武器摧毀。美國軍民傷亡人數在750萬以上,後續救援後死傷人數接近一千萬。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也在動能武器攻擊下接近全滅,中國軍隊發起了對沖繩,臺灣,菲律賓的登陸作戰。
戰爭中美國副總統和大部分國會議員被殺,在美國軍隊重奪白宮以後,殘存的俄
軍利用動能武器把華盛頓特區摧毀。美國第一步兵師全滅。特區戰役死傷人數達64萬。
 
5月19-22日:乘著美國南方軍隊被動能武器殲滅的時機,墨西哥宣佈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並對美國宣戰。俄國軍隊透過墨西哥越境入侵加利福尼亞,並沿海岸進攻,佔領洛杉磯,范登堡等地。美國殘存軍隊在内華達州沃克湖集結,並成立西岸國土防綫指揮部。
俄軍先鋒部隊在三藩市和奧克蘭和美國部隊遭遇,俄軍控制三藩市灣區而美軍則據守外圍形成對三藩市灣區的包圍。
 
5月22-30日:美國集結西岸殘存的部隊,並在霍桑陸軍倉庫建立前進基地。美國先鋒部隊在薩克拉門托和奧克蘭外圍擊敗俄國軍隊。俄國美洲遠征軍羅曼諾夫要求增派支援和撤出三藩市被克魯格涅夫拒絕。墨西哥向三藩市輸送部隊支援,中國也準備向三藩市派遣第38軍下轄的精銳旅團作爲支援。
 
5月30日-6月15日:復仇女神行動總攻擊日:以大規模空襲宣告三藩市灣區戰役的開始。美國合共20萬的兵力突破俄國的防禦進攻三藩市灣區。JSOF和海軍陸戰隊在三藩市海灣進行兩栖登陸並牽制俄國大部分的裝甲師團,令美國陸軍部隊得以順利通過金門大橋,或從薩克拉門托地區直接進入三藩市市區。
俄國近衛裝甲旅團在金門大橋的戰鬥中被殲滅,剛剛抵步的中國旅團被徹底地分割包圍,俄國則被包圍在市政廳一帶。羅曼諾夫不顧克魯格涅夫的命令宣告放棄三藩市並針對美軍薄弱的南綫發起進攻突圍。
三藩市灣區的戰鬥極爲慘烈,在雙子山高地的戰鬥,俄軍泰坦部隊放棄突圍,掩護羅曼諾夫和餘部撤退至南方,俄軍才不致全軍覆沒。
戰役基本上在5月30日已經分出高下,但殘存在包圍網内的二萬名俄羅斯軍隊仍然在灣區各處抵抗,美軍直到6月中仍然苦於肅清俄國餘部。
5月30日近衛軍佔領加州死亡谷核電站的行動是其中一次俄國餘部較爲有力的抵抗。
俄國在整場戰役投入接近20萬兵力(包括墨西哥和中國部隊),到戰役結束以後只剩下五萬人,並且喪失大部分從美軍基地繳獲的彈藥物資。美軍在戰役投入兵力五十萬(包括動員的國民警衛軍),三藩市戰役後兵力尚存二十一萬。包括平民在内,整場三藩市灣區戰役共造成接近八十四萬五千人傷亡,是戰役爆發以來雙方傷亡最慘烈的戰役。
戰役直接扭轉了上海合作組織開戰以來節節勝利的局面,是盟約組織的強心針。盟約在歐洲和阿拉斯加戰綫發起了幾次成功的攻勢,成功收復部分失地。
俄羅斯美洲遠征軍在這次戰役基本上傷亡殆盡,喪失裝備和缺乏補給下,無法再發起有力的攻勢,並放棄了戰役初期大部分攻佔的土地,主力防守洛杉磯,等同宣告克魯格涅夫透過速戰美國計劃的失敗。
 
6月5日:JSOF突襲朝鮮位於東倉里的導彈發射場,但未能阻止朝鮮核武的發射。大邱防綫的三萬名美韓聯軍被朝鮮核武消滅。朝鮮軍隊突破大邱,對南部的聯軍發起進攻。
 
6月6日:爲了應付朝鮮軍隊的進攻,美國針對惠山市的朝鮮軍隊後勤基地發動核子報復。惠山是中國向朝鮮輸送物資補給的後勤基地,亦是重要礦業基地,惠山的毀滅阻止了朝鮮繼續向南推進,美韓聯軍在6月7日開始發起反攻,重奪大邱並重新逼近首都首爾和京畿道的外圍。
 
6月7日:JSOF針對聯邦安全部阿爾法特種部隊指揮官古拉格出現在日本福島的情報,對福島核電站展開了搜查但遭到伏擊。古拉格逃脫。
 
6月8日:JSOF在狩獵古拉格的行動失敗後被派遣到本州北部。美日聯軍在本州北部的防綫崩潰,退守大阪絕對防衛圈。美國對從北海道登陸的俄軍發動核武攻擊,成功在大阪以北阻止了俄軍的攻勢。美日聯軍隨後在秋田和大阪發動反攻。
 
6月9日:不列顛尼亞號抵達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基地,在短暫休息後被派遣到德國巴伐利亞救援叛逃的俄國科學家瓦西里耶维奇。在KSK和SAS的協助下,瓦西里耶维奇被救出。
 
6月10日:圖爾恰事件。JSOF和英國SAS突襲烏克蘭的圖爾恰核武基地,擊斃克魯格涅夫。對於圖爾恰事件東西方衆説紛紜。按照盟約的説法,雙重間諜約克.萊恩,也就是古拉格利用阿爾法部隊控制了圖爾恰的核武並瞄準東歐發射,被盟約特種部隊擊斃。而上合的説法則認爲約克萊恩是GIA安插在俄國的間諜,透過約克萊恩之手盟約發動了對歐洲使用核武的苦肉計,嫁禍俄羅斯以圖把核子戰爭的罪責推往俄羅斯。更有説法指出法國曾經對圖爾恰使用核武但被攔截,雙方均對這個説法不以爲然。
事件的真相隨著約克.萊恩被殺而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不過客觀影響則是導致普寧洛夫在俄國的復辟,歐盟和美英就圖爾恰事件亦出現裂痕。歐洲國家如意大利,德國開始出現和俄國議和的聲音。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