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遇到個Andus,只是男女性別對調了。」

這句是我第一次從這位讀者中聽到這個故事,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說話。亦因為這句話,令我有衝動想替讀者寫出屬於他的故事。

經過一翻的討論,最後這位讀者對我提供了1600字,而我再把這1600字轉化成了33000多字。

執筆的時候正經歷自己的低潮期,有好多負面情緒影響自己。主要是個人生活的不順,亦因為糾結於不願成為別人認為的自己,愈是被覺得可憐,愈是覺得心虛。

剛好這個故事是以男性角度出發,所以便挑戰一下自己,拋開女性主義的文筆,嘗試代入讀者的男性思維,跟一個女性版本的Andus交住。





而事實上是比起主角阿曦,我代入得更多的,其實還是女主角阿詩的世界。

可能因為上一個故事的人設,會令讀者們都覺得楊穎姿是個可憐的人,但老話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楊穎姿背後亦有很多不堪入目的事在上個故事中被隱藏,才能塑造出這個令讀者們會覺得可憐的角色。

所以在發佈故事的期間,我才突然忽發其想想要寫個從阿詩角度的《我是最後知道的一個》。

人類總是自私的,男性是,女性都是。

有些人天生就是缺愛,很需要被別人喜歡的感覺,亦很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愛。





阿詩的行為很自私對嗎?或許她只是自私地去尋找出屬於她的那份愛情吧。我們都是自私的,我不相信有甚麼大愛的存在。人類也只是種跟從感覺行事的動物罷了。

所謂理性,也只是他們感覺上想要,亦知道自己需要理性罷了。

我刻意在故事中寫道阿詩一直沒有答應過阿曦「男女朋友」的身份,因為阿詩和你和我都知道,阿曦從來都不是正式的男朋友。

或許阿曦只是阿詩感情中的過客,他想要她成為自己的最後的一個,她知道他不是自己最後的一個,只是命運令他遇上她,最後她選擇離開了他(們)。

最近重看了《(500) days of summer》,一段愛情的失敗後,我們永遠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覺得自己是戀愛中的受害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可憐的,對方永遠都是錯的可惡的。





一開始從阿㬢的角度去描寫,我們會下意識代入他的視角,覺得阿㬢很可憐,但我又不甘阿詩這個角色只流於被討厭的一面,所以才會想寫阿詩篇,再用上15000多字去嘗試描寫她在我想像中的可悲。

讀者本人曾經形容自己當時或許只是阿詩的「SP」,其實我覺得很可惜。因為將自己存在過的感情親口說成一文不值的消遣品是件殘忍的事。

即使對方再不珍惜我們,但我們付出的感情都是切切實實的,如果連自己亦把付出的感情當成消遣品,那就認定了自己只是消遣品了。但我們付出過的,都是真感情,不是嗎?

寫作的途中,除了一些情節或者行業的術語,我必須詢問讀者以外,其餘時間我都選擇只從讀者的1600字出發,一來是怕太過真實會暴露他們的身份,二來亦是當作自己寫作的挑戰,代入不同的角色,思考他們當下的想法和行為,思考阿曦角度的壓抑,思考阿詩角度的貪心,用文字去建構世界,依舊是我從小喜歡的事情。

有幸是完成時給讀者閱讀後,回饋是居然如通靈般寫中許多真實的事件。(或者我應該轉行了?)

但再次強調我絕對不是阿詩本人,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與不幸呀!!

每次的長篇故事都希望對讀者而言不只是一個閱後即忘的「故事」,更希望讀者從故事中有所領悟,有所得着。至少當自己或者身邊的人發生類似的故事,都不會落得跟兩個故事中「可憐」的下場吧。

《如果可以,我想跟你重新認識》大概的感悟應該是不要為了一個不在意你的人,而忘記了自己自尊。





《我是最後知道的一個》大概的感悟應該是有時任你再努力,跟與自己目標不一致的人相戀只會落得悲劇收場?

愛情是可怕的,是有毒的,不理性的,很難有絕對的答案。如果大學有愛情學,我大概都會考零分,因為學生和教授的問題和答案都沒有絕對。

付出和回報永遠不成正比,可以的話,我也想斷掉七情六慾,這樣會少很多煩惱。

再次感謝這一整個月的陪伴,祝福大家。

最後,你們閱讀完這個故事後有甚麼感想嗎?
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喔~

楊穎姿
2023年 秋





Story by IG @blackmoon.diary
Like and follow if you interested the future story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