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私人事務,所以回去了自己出生與成長的城市走了一遍。

我由上機前的幾個月就開始在緊張,既有點期待,但又不敢抱太多期望。

期待是因為能見到許多好久不見的朋友,吃到很多我都快要忘記味道的食物。

不敢抱期望,是因為回去之前每個留下來的朋友,都說城市已經變成陌生的模樣。

回去以前,我很愛從網絡中看城市的改變,看着別人介紹記憶中的那個地方變成怎麼樣。





我以為都沒甚麼改變,畢竟我離開的時間又不長久,又怎會有多滄海桑田的變化呢?

一直到飛機安全降落,成功入境,我還是有種似夢非夢的感覺,還是不太確認自己到達。

因為已經不在故鄉長期居住,離開的時候我就已經取消了所有的流動數據計劃。

以前下飛機開啟電話中的流動數據,就能直接連接網絡,現在的我需要待進入機場後,才可以跟我去其他國家旅遊一樣,使用機場的免費WiFi。

嗯,我回到熟悉的故鄉但要跟其他旅客一樣,在自己故鄉不管去到哪裡都不停乞求有免費WiFi可以使用。





「連機場的店舖都不一樣了呀。」

「嗯?機場外面原來有那麼多工地呢。」

很多東西在興建,應該是我離開機場後看到的第一印象。離開前就有的工程已經完工正被使用中,離開前未被/等待開發的土地大多都變成工地。

「但你我都知道那些地方最後居住的人都不會是我們。」

我在聚會中把我的第一印象告知友人之後得到的回應。





嗯,或者吧,反正居住的一定不會是我,我也不敢說太多。

回到故鄉因為出入沒有私家車代步,我到達每個地方都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有時偷瞄到其他乘客電話中的應用程式,看見是那些我一直抗拒的程式,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湧上心頭。

是留下來的人都變得不抗拒,抑或是留下的都被混進了更多的意志,已經不是當初我以為留下來的人嗎?

「說真的我都沒有再堅持那些了,每樣都去執着,實在沒辦法繼續生活。」

這是我某個留下來的好友說的,而事實亦不止她一個有這種想法。

離開前我仍然抱着那些執着去生活,覺得盡自己所能地努力。即使已經生活在另一個國家,我依然執着於那些執着。

就算有些人覺得那些店舖在另一個國家該被定義為沒有立場,我還是覺得若然自己放棄那些執着,就再也對不起那些被迫離開的人。





「我們離開的原因不是因為接受不了嗎?又怎可以說放棄就放棄呢?」

「但繼續堅持又有甚麼作用?你離開了就已經不算繼續堅持了吧。」

這次回來,我每每都會被友人以這種結論技術性擊倒。

其實他們說得都沒有錯,但我就是有種被排擠的感覺。

事實我的確並不是被迫離開的那群人,我是自願選擇離開的,但離開了,就沒資格在故鄉評論兩句了嗎?

「你們也開始要將垃圾分類了嗎?可以跟我分享要怎麼分類嗎?」

既然談去留會容易引起爭執,那就談民生吧,我以為這是個不錯的話題引旨。





「你又不會再在這邊生活,認識也沒用吧。」

我再次被排擠出他們的「我們」之中。

最初我以為只是分開居住的地方,但原來距離還是會把當初的「我們」,變成「你們」,因為已經離開熱愛的故鄉,就再也融入不到留下來的人的世界。

這次回來,每去一個地方,我都跟遊客一樣拉着身邊的朋友訴說那邊跟記憶變得不一樣,那邊的店又被換成了別的店舖。

未回來之前,我在電話中編輯了個備忘錄,盤算着回去時想去的餐廳,想參觀的景色。

結果一直想要光顧的店舖原來有些已經結業,想要買的產品都已經停產絕版。

以為沒變,原來一切都改變。
以為我還是居民,原來已成過客。





在故鄉每日醒來都有股壓迫感,連離開之後都不太復發濕疹都莫名再次出現。

住在不屬於自己的家中,離開了的人在故鄉連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都不再擁有,每次回去不是要租住酒店,就是要在不同親戚的家中寄居。

時間會流逝,親戚會老去,故鄉亦終有一天不再是自己的故鄉,不再有半點自己記憶的痕跡。

離開前我以為一切都能放下,第一次的離開心中充滿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但第二次的離開心中卻是充滿着不捨。

不知道再下一次會是甚麼時候,不知道再下一次自己又會錯過多少個好友的婚禮,親人的生死,大事的發生,不知道還有沒有再下一次。

願回不去的人最終都能回去。

楊穎姿 2024年 春

告訴我,你的想法




留言跟我討論吧🫂

LIKE / FOLLOW / SHARE

圖片:@blackmoontravel
文字 : @blackmoon.diary

Like and follow if you interested the future wording

#theblackmoondiary

#關於楊穎姿反思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