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三國 (第二部): 長安陷落篇 - 第二十一章 – 賈詡圍長安
長安陷落篇 - 第二十一章 – 賈詡圍長安
李傕大軍終於兵臨城下,長安雖是破舊,但作為西漢故都,仍是座具相當規模的大城,城周全長約六十里(二萬五千米),城牆高三十多尺(約八米) ,憑李傕手上的兵馬,還不足夠作三面包圍。
大軍被分成四支,郭汜屯城南,李傕與張濟在城東,樊稠負責後勤補給;城北只有少數兵在虛張聲勢,城西則是鞭長莫及。
張濟軍剛填平了城東外圍的戰壕,李傕正在喝令攻城兵搬運雲梯;繼東都洛陽被焚毀,西都長安的命運也進入了倒數!
在李傕的嚴厲督促下,一隊隊西涼兵萬不情願地背著雲梯前進,而跟在雲梯後面的,更是人人膽戰心驚,因為雲梯一被架上城牆,馬上輪到他們衝上去,而這批人,全都是徐榮的舊部!
為何背叛故主呢?現在後悔了!他們唯一能盼望的,就是雲梯未送到城牆已被毀掉。
賈詡與張繡站在瞭望台上,望著城牆上站得密密痲麻的守軍,張繡眉頭大皺道:「我估算我方的傷亡會是敵軍的三四倍,看來他們只需要躲在城牆後面死守,我們便奈何不了……」
「我估計過了今天,徐榮的人會死去大半,文和你有何打算?會用上李傕張濟自家的兵嗎?如果李郭全軍同時進攻城南和城東,有沒有機會破城?」
賈詡一面凝視著前方,一面肯定地答道:「沒有!」這答案沒有讓張繡感到驚奇,他在等賈詡講出他的後著。
賈詡輕笑道:「也算你忍得住口,到此刻才探我口風!不過也是時候告訴你了。」
「上一次喬裝進城,我在城裡除了跟胡軫連上,更重要的,是跟一個叫趙謙的蜀兵統領有了協議,我們在外攻城時,他在裡面找機會打開城門。」
張繡也想過賈詡必然暗地裡部署了內應,只是……「是趙謙,居然是他!我記得董帥進了雒陽沒多久,就把這個人任命為太尉,之後他也當過車騎將軍,地位崇高,他好端端的為何要冒大險來幫我們?」
賈詡道:「長安城裡向來住了不少從益州搬來的蜀民,久而久之守城軍裡也有不少蜀兵,這個趙謙本身也是蜀人,熟識益州一帶的地形,所以董帥曾派他到益州討伐州牧劉焉,回來後就讓他統領城裡所有的蜀兵;董帥死後,他與王允不和,趙謙深怕有一天王允欲與劉焉結盟,就會拿他的人頭去討好劉焉。」
張繡恍然道:「原來如此,但文和只到過長安兩次吧,居然可以把內情探得這麼清楚!」
賈詡道:「其實是有點運道,我第一次進長安,也就是見董帥那一次,董帥跟我說趙謙該是個可用之人,叫我去見見他,我就在離城前見過他;我第二次進城,見過胡軫李儒後便去找他,從他的表情和對話就知,他其實是盼著我們來當救星!」
「是趙謙告訴我,王允因他以前與董帥走得很近,對他非常敵視,還說他怕自己會步上丁彥思和蔡邕的後塵,整日坐立不安,所以我倆是一拍即合。」
張繡道:「但……假如我們拼命攻城,他在裡面卻什麼都不做,或者失手被擒,文和還有什麼法子應對?」
賈詡苦笑道:「我還能有什麼法子?幾天前我收到城裡傳來最後一道消息,趙謙是準備就緒,但封城之後,他們的人不容易出來,我們的人不可能進去,所以……人事已盡,就看天意吧!趙謙要是有什麼變卦,我們只能退回涼州。」
賈詡把話說完,攻城隊伍還在手忙腳亂,這也難怪,董卓的西涼軍雖以善戰聞名,但近幾年打過的仗,不管是討伐邊章叛亂,脅漢帝進入洛陽,與關東軍在榮陽、梁東及陽人的會戰,都沒有強攻城池。
賈詡再詳細觀察了城東上的守軍一遍,面帶憂色道:「如果我所料不差,守在城東的主將,應該就是高順。」
張繡肅容道:「我聽說此人在并州營裡,地位僅次於呂布,治軍極嚴,所以他部隊的軍紀戰力都是一流!」
賈詡道:「以他不高的官位,卻能成為城東主將,可想而知呂布已完全掌控城防,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好事。」
張繡道:「看來攻城的傷亡會很慘重!」
賈詡凝重道:「不只這樣,有高順此人坐鎮,趙謙欲打開城門是難上加難……而我什麼都做不到,只能被動地瞎等。」
幾經艱辛,戰壕填平了,大半雲梯被成功架上,大盾以及其他攻城器具都齊備了,背後鼓聲大作,但對負責攻城的徐榮部隊來說,這是催魂的喪鐘!
賈詡和張繡,看著一批又一批人踏上雲梯,有些還未衝到上去便被箭雨射下來,成功衝上城牆口的,不消片刻便被長矛和利斧轟下城牆。
在雲梯後排著隊的人,不少人耳中都響起當天徐榮被手下捨棄後,對他們作出那悽愴的控訴,「我徐榮是什麼人,李傕又是什麼人,你們竟瞎了心眼背叛我!」
「徐將軍,在新豐欠你的債,就在長安城牆下還清吧!」
參考文獻:
《後漢書卷二十七趙典列傳 》:謙字產信,初平元年,代黃琬為太尉。獻帝遷都長安,以謙行車騎將軍,為前置。明年病罷。復為司隸校尉。車師王侍子為董卓所愛,數犯法,謙收殺之。卓大怒,殺都官從事,而素敬憚謙,故不加罪。轉為前將軍
《三國志蜀書一劉焉傳》裴注引 《英雄記》:「劉焉起兵,不與天下討董卓,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自稱將軍,與從事陳超舉兵擊劉焉,劉焉擊破之。董卓使司徒趙謙將兵向州,說校尉賈龍,使引兵還擊劉焉,劉焉出青羌兵與戰,故能破殺。」
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