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理科,素來是「大纜都扯唔埋」,甚至是「死對頭」。
然而,我認為文、理兩科絕非毫無關係,其實只是世人不知道而已。
誰說文科只要背誦而不用理解的?
你若不理解,又要如何吸收,如何學習?
學習知識不只是一味上課、背誦,你若不加以思考,那知識永遠不屬於你,你只是記住了別人的知識而已。
學習是要把吸收來的知識加以沉澱,才能夠同化知識,以後那才是你的知識,
這個理解的過程就叫做思考,人不可能不思考,若果不思考,只會人云亦云,哪麼「他」「她」還是個個體的「人」嗎?
如果你想過科學堂的話,應該知道世間萬物都是由元素構成的,為何人和生靈被稱作「生物」,樹和書卻只配稱作「死物」?
正因為人有個人的主觀思想。
不論是文科抑或是理科,都是學習,是學習就需要理解。
文科著重的,是個人的主觀情感和人文情懷,與之相對的理科卻是著重理性的邏輯思考。
未知諸位可曾聽聞「中庸」之道?所謂中庸,即使凡事都要適可而止,決不可過火。
這樣可能有些抽象,那我舉個例子吧!
就以飲水為例,人一日需要飲水約八杯。
太多,不可。
太少,也不可。
水飲太多,會導致中毒;太少又會導致缺水。
因此凡事都要適可而止。
「中庸」就是這麼一個概念。告訴人凡事都要留一線,適可而止,決不可過分。
「凡事就帶盡,姻緣必早絕。」世間所有事,不論是何,都要適可而止,要知道凡事的界限在哪裏,到了便要收手。否則只會弄得個一廂情願的悲慘下場。
不論是任何人都應該要遵守「中庸」之道。
言歸正題,文科的人文社會情懷與理科的理性邏輯思考恰恰是這道理。
人若果太過感性,便會人云亦云,不識分辨是非黑白,這是不可取的。
人若果太過理性,便如一部機器無異,那還是「人」嗎?
全文、全理顯然並非是正道,文中帶理、理中帶文才是正道。
此話何解?
大概就是說:文科人要學習理科的知識,理科人要學習文科的知識,不用真的徹底深究,畢竟這不是你的「正業」。
學習型分成兩個層面:知識和品德。
前者便是說要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學問(即時科學、歷史、工程一類的課程和相關的知識)
後者便是如何立身處世,說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說要尊敬別人,說話要有禮貌,將心比己為他人著想,同時又要保障自己的基本權益。
大概就是這樣了,希望各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