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末,西方大航海時代己經到達高峰,非洲的黑奴、美洲的黃金、東南亞的胡椒,全球性的貿易展開,在中國就因為白銀大量流入,而把通用貨幣由銅錢,改為白銀了。同時,西洋也把火炮、洋鎗等先進武器傳入東亞,甚至在本土得到進一步發展,日本的鳥銃,就己經是當世著名的了。中國沿海的江蘇、浙江、福建三省因為海上貿易至富,加上購得的火鎗等軍傋,總督兼商身份也開始強大,加上中央朝庭的衰落、失序,因而漸漸取得準世襲的地位。

不過同時因貿易競爭,三省在爭奪航線、商品壟斷地位等問題,產生武力衝突,後來更發展成省與省的小戰爭。而安徽、江西二省,鄰近於蘇浙閩三省,又在內陸運輸必經要道,三省為加強競爭本錢,都各自拉攏兩省,後來連火鎗等軍傋都供輸給此等強援,也慢慢形成五省割據又內戰的局勢。中央大安政權,見五省既割據、又世襲,甚至有小規模內戰,決定出兵制止,卻迫使五省由內部競爭,轉為結成五省聯盟,共抗中央干預。五省以浙江總督鍾氏為盟主,但並非因為其人雄才偉略、或士兵力佔優,而全因浙江被其他四省包圍,不可能變節轉投中央。

中央見此更是忍無可忍,出兵本想遠征五省,卻為軍傋先進的五省聯軍打敗。其實當時五省雖僅全國五分一土地、四分一人口,卻聚天下財富過半,軍事實力更遠超中央的軍隊。此時五省除了對外、對內貿易,自身己完全生產經濟作物,糧食等基本作物皆需從貿易而來。中央見硬攻不成,便下令禁止各地供輸給五省。五省危機意識變得更強,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出兵直取京師。由於其實江蘇、安徽離京不算很遠,加上又是突襲,他們很容易就一舉成功。舊帝西逃至西安,得西北統帥扶立,史稱西帝;五省則聯合了東北統帥,以其為國相,扶立了一位新帝,史稱東帝。

西帝後來為西北穆斯林所滅,穆斯林軍隊一度佔領山西,卻為東帝所敗,最終退回寧夏、甘肅一線。東帝成了唯一皇帝,東北統帥以第一輔臣身份,認為無需再與五省合作,希望打敗五省,成為重新統一的中興名臣。大安政權先鼓勵各地團練,又大手購入外國武器,幫助廣東發展海上貿易,以削弱五省海貿得益,幾年之後逐漸減少地方供輸給五省,最後是出兵鎮壓。

在此之前,五省其實只求滿足於獨立自主的地位,但事到如今,迫於無奈,決定正式與中央決裂,建立大越政權。但他們政治上其實沒甚麼野心,不打算北伐,僅希望隔江而治,以強迫北方為承認其獨立地立。雖然大越財富甚鉅,軍力更不能置疑,但若沒了物資供輸,情況亦不容樂觀。為了肯定物資供輸,他們決定出兵控制整個南方,一方面溝和湖南、湖北,甚至遠征四川,一方面摧毀廣東海上貿易,加上抵擋大安王朝的進攻,形成北線、西線、海上的三線作戰。





福建很快從海上,攻陷了廣東,但大越政權保守,北線一直只守不攻。而湖南、湖北一直採觀望態度,所以西線原本進軍順利,但江西軍對湖南、湖北剝削過甚,兩省叛亂令西軍遭夾擊,一時之間,形勢對大越極為不利。安徽總督這時突然背叛大越、轉投大安,引兵入五省。就在大越看似滅亡之際,安徽總督卻重舉大越旗幟,原來一切實為詐降,大安軍隊入江東後遭圍剿,幾乎全軍覆沒,無力再戰。同時西北穆斯林再次入侵,被迫承認大越政權,更簽下貿易協定。大越政權出兵佔領兩廣、兩湖、四川等地,但主要都是駐軍,只要確保對五省供輸就可,治理權力則為投降的各地方官員所擁有,形成一個個山寨土王。

而浙江鍾氏,這時其實己經被架空,早期己經出現過盟主為四省癈立之事,大越成為四省共治體制,而就算四省聯姻,都沒有算鍾氏一份。四省更加開始了自我封賞:江蘇徐氏封東海王、世襲護國大將軍;福建陳氏封閩中王、世襲衛國大將軍;安徽胡氏封淮北王、世襲安國大將軍;江西楊氏封江西王、世襲靖國大將軍。四人同為輔政大臣,把持朝政。此四家族稱為內四王,而兩廣、兩湖、四川三大總督,則為外三督;另有江東總督,負責江蘇、安徽北邊,與大安接壤的防衛,但實際上和各級武官一樣,皆為四省人士輪任。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