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聯校水運

舊日的足跡
 
「運動員唔係垃圾!」
 
你必定聽過由奧運金牌得主珊潺在鏡頭前,兜口兜面說出這石破天驚的控訴,然而有幾多普羅百姓會真正了解,運動員的培訓資源和機會,自古以來在獅子山下,是貧乏到哪一個點。
 
社會賢達總愛分享自己年輕時,如何不顧一切地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勇往直前最後取得成功,鼓勵年輕人「做自己」。然而要成功「做自己」,按他們的成功方程式逆向推演,結論就是「任性」!
 




大家很清楚有甚麼才能任性吧,塵世間有一位「成功人士」在10歲生日時,收到父母送的10雞現金,他的成功故事真能成功「啟發」很多年青人,讓大家知道只要去少幾次旅行,上車不是夢想啊…
 
夢想,真的能不談代價嗎?尤其是在香港。
 
中學時曾經妙想天開,幻想將擅長的運動變為謀生的工具,甚至乎建立事業;然而生活在獅子山下,一個比現實更現實的環境,如果你先天沒有任性的本錢,那餘生只能權衡代價,而腳踏實地工作彷彿是唯一的出路。
 
想不顧一切當全職運動員嗎?也不是完全絕望的。我們有政府資助啊,可是資源的分配權,幾乎由大體育會和特權階層壟斷,一般乞不到政府支援的運動員,要兼顧訓練、比賽和維持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唏,可以找贊助商呀,或是將自己商品化,因此常常看見有「姿色」的運動員,通過贊助增加曝光率,繼而進軍娛樂圈,然而諷刺的是,成為「明星」後又變成難以兼顧訓練,漸漸地兼職變為正職,最終又是離當全職運動員的初衷愈來愈遠。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