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期時,常常思考生命的意義,基本上,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即人生的意義,我們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要活着,那一定是長遠的目標,而不是今天看了一齣電影,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就是人生的意義,如果說吃東西時覺得「真是好吃!人生真的太美好了!」,那其實就是你對人生的目標為追求享樂的快感,而不是那再頓晚餐就等於你人生的目標。

但我不滿足於只是自己思考的答案,我想知道,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對生命的意義的思考起源離不開柏拉圖,阿里士多德等哲學大家,柏拉圖主張人對應追求真善美,阿里士多德認為人類生命的最終目的,就是幸福而已。這些主張一路演化到近代,我想說說兩個對立的理論。

我覺得,尼采主張的「生命的意義」最為世人接受,那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積極和期盼。他主張生命的意義在於自由,而不是實現目的,肯定自己的人生,追求自由,創造自己的意義,主宰自己的生活,就是生命的意義。

相反地,叔本華的主張較為消極,他覺得人的生活都是無意義的,我們一生在追求的目標,都是無止境的,背後這種無窮無盡的欲望,就是痛苦,就好像一個舞台劇演員,走上台,做幾個動作,然後又下台,無聲無息,沒有一點意義。





哲學上論點經常對立,但正正因為對立會帶來衝擊,帶來突破,便會有新的創造。但說來說去,都是在乎你怎樣選擇,你可以選擇相尼采的,也可以去選擇同意叔本華,因為選擇背後,已經代表了你自己的一些信念。

這刻,我還沒有滲透生命的意義,離不開問自己,是否一切都一文不值,就像叔本華主張的一樣?還是要創造新的意義?可能這是一生的課題,也是我活着的意義。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