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某年某日,他跳下汨羅江;某年某日,她被推下海中。世界為何如此混濁?或許,比起投河自殺而死的屈原,陳彥霖的人生還更加黑暗和痛苦。





【不存在的烏托邦.把善人推向死亡的世界】

我常常在想,怎樣才能建立一個美好的世界,沒有戰爭、歧視,每個人都快樂地生活下去。

從古至今,多少人有過「世界和平」這個願望,但卻從未實現。這個週末又在網上看烏托邦(utopia),烏托邦思想的思想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人帕拉圖的《理想國》,「utopia」的「u」與希臘文另一詞「eu」有關聯,代表美好;然而,「utopia」又有「無」的意思,「utopia」竟意味着不存在的完美境地。

或許,過了千年之後,當全世界的教育水平提高,愛人如己,才有可能出現烏托邦吧?

端午節夜晚,一直在看《楚辭》,看着屈原的一生,看着屈原在詩人對命運的吶喊,不肯入睡——因為我與他有相同的想法:為何這個世界這樣渾濁,好人都沒有好的報應?





屈原的作品全部收集在《楚辭》裹面,當中的《離騷》被公認為屈原的代表作,採用自述及抒情的方式,訴盡了他國家的關心,以及被奸邪䜛言後的辛酸和憂愁,讓我感到十分傷心。

當中,有幾句我較喜歡或較有名的詩句,想和大家分享。

有譯文和分析喔,看得容易好多^_^

引用:呂正惠《楚辭:澤畔的悲歌》

~~~~~~~





屈原《楚辭・離騷》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譯:那草木不斷凋落啊,恐怕美人就要年華老去。
*年華易老,光陰易逝,屈原想盡早建功立業
.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譯:我指着上天發誓啊!一切都是為了君王的緣故。
*屈原的忠直只得來楚王的怒氣,他激切地指着上天發誓,要帶領國家走向正路
.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譯:早上啜飲着木蘭的墜露,傍晚咀嚼着秋菊的落花。
*屈原餐菊飲露,比喻自己的高潔,保持正直。
.
*所謂「香草美人」,《楚辭》有大量香草和美人,是詩人用以表達高潔人格的象徵
.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譯:這都是我真心的喜好,即使再死多少次也絕不後悔。
*屈原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理想,不惜為正道而犧牲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譯:人世混濁只會嫉妒賢才啊,也會隱蔽美德,稱揚邪惡。
*也是我的疑問⋯⋯
.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譯:國家沒有賢人,所以沒人能夠了解我啊,我又何必眷戀故鄉。
*想走而沒走,眷戀着國家和君王的屈原,捨不得離開楚開,最後寧願投水而死——屈原大概是以生命來向這個國家控訴,望喚起國家自強的覺醒吧?





~~~~~~~

屈原《九章・涉江》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譯:我要與天地啊並壽無疆,與日月啊齊放光茫。
*屈原被放逐後,想離開混濁的人間,幻想自己到仙境
.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譯:忠臣不一定被用啊,賢人不一定被看重。
*憤憤不平之語
.
~~~~~~~

屈原《九章・懷沙》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譯:顛倒黑白啊,上下也不分。鳳凰關在籠子裏,雞鴨卻亂跳亂舞。
*人世顛倒黑白、是非不分,屈原痛恨到極點
.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譯:死亡既是無法逃避,又何必吝嗇身驅。我要告詬君子們,我要給世人留下不朽的模範。
.
*《懷沙》這個篇名被解作「懷抱沙石,投江自殺」。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裏說,屈原寫了這篇後,就「懷石」、「自投汨羅而死」;因此,這篇可能是屈原的絕筆。

~~~~~~~

屈原的形象,可從其它人的文字中體會,以下是楚辭中的我喜愛的句子:

《卜居》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譯:蟬翼說成重的,千鈞反倒變輕。
.
「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譯:讒人聲勢高張,賢士寂寂無名。
.
「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譯:神明有時也不能解決問題;憑着自己的良心,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屈原問:為何忠直的人都要遭殃?為何奸邪的人都得得意?太卜答:有時神明也無法解答這些問題,做好自己便好了——想太多也沒有,只會徒添煩惱;然而,屈原卻永不妥協,忠直到底,最終只好自殺。

~~~~~~~

《漁父》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被放逐後,行吟於澤畔,絕望地向漁父說着這句話




.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譯:寧可投入湘水,葬在江魚的腹中。怎能讓這皓皓的清白,茼上世俗的塵埃呢?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譯:滄浪之水清澄呀,就拿來洗濯我的冠纓;滄浪之水濁啊,就拿來洗濯我的雙腳。
*漁父看到舉世混濁,不滿現實,便看開一切——人們在世間浮沉,如螻蟻般渺小,大多數人只能選擇看開

~~~~~~~

【書法:蠅頭小楷】

在IG看 @kinghangart 為《離騷》寫了一段蠅頭小楷,非常好看。我有學過一段時間書法,但現在只忙於寫文和工作,恐怕到2046也不能寫得這麼好看了 T.T

原詩: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
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譯文:

要趁著年紀還沒有老大,趁著時光還沒有過盡。
怕的是鵜鴃發出了哀鳴聲,使得百草消失了芬芳。
為何那瓊佩繽紛,眾人卻要把他遮蔽得不明。
這些小人毫無誠信,恐怕要心生嫉忌,將他摧折。
這時代紛亂多變啊,又怎麼可以久留?

*楚王不再重用屈原,屈原生起了到遠地發展的念頭,但卻猶疑不決。於是,他便請了巫咸替他占卜吉凶,巫咸勉勵屈原,要趁著年輕,趕快到遠地尋找機會。

註:
鵜鴃:鳥名,啼聲哀切。鵜鴃開始叫,春天就要過去,百草就要喪失了芬芳。
瓊佩:以瓊玉為佩;比喻有美德之君子。
偃蹇:眾多的樣子。瓊佩眾多,比喻美德極盛。
薆然:隱蔽不明的樣子。
繽紛:這裏有紛亂的意思。

~~~~~~~

【關於屈原】

屈原是楚國王族的後代,「屈」族是楚國王族最有名的三族之一。屈原是楚王最親信的大臣,身居「左徒」高位,引來大臣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在楚王面前批評屈原傲慢自大,暗示楚王說,屈原不把楚王放在眼內,終使楚王生氣,並與屈原疏離。

其時正值戰國時代,秦國漸大,其餘六國想採取「合縱」政策,抗衡秦國。齊、楚兩國是六國最強大的國家,秦國張儀知合縱的成敗在於齊、楚,便先針對楚國。張儀以割秦國六百里地,來游說楚國與齊國斷絕來往,懷王不聽屈原諫言而答應秦國,與齊國斷絕外交關係;不料,秦國背信,只願割秦國六里地,引得懷王大怒。楚懷王下令政打秦國而大敗而回,損失將領和國土;魏國乘機政打楚國;齊國怒於楚國背信,不再援助楚國。其後,楚懷王竟不看清事實,楚國政策一直在齊、秦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使秦國強大起來,六國處境日漸艱危。

最後,秦昭襄王想懷王入秦商討,屈原勸說不可,但懷王卻聽信兒子令尹子蘭而到秦國,終被秦王扣留並威脅割地,最終死在秦國。懷王死後,楚國人稱讚屈原,批評令尹子蘭勸懷王入秦,子蘭怒羞成怒,在頃襄王面前閒話屈原,終使頃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屈原終日思念故國,卻始終不被召回,最終絕望地跳下汨羅江,結束悲慘的一生。

~~~~~~~

【屈原・陳彥霖】

某年某日,他跳下汨羅江
某年某日,她被推下海中

2019年9月22日,有人於九龍油塘魔鬼山一帶海面發現一具全身赤裸的浮屍,死者身份其後被確認為15歲少女陳彥霖。陳彥霖曾參與「反送中」示威,本身是游泳健將,卻被發現全身赤裸而死,令人猜測她的死因;疑點重重之際,陳彥霖的屍體卻被倉促火化,引來更多的質疑。

2020年9月11日,死因庭作出裁決,裁判官排除了「非法被殺」與「自殺」裁決,最後陪審團一致裁定陳彥霖死因存疑,令此案成為反送中運動的死亡懸案。

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

擅長游𣲙的陳彥霖,又怎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赤身投水而死而無人發現?她是被人推下水,死後屍身再被匆匆火化嗎?有人想洗掉罪證嗎?一個因關心香港而參加示威的少女,難道就這麼罪不可赦嗎?⋯⋯

或許,比起投河自殺而死的屈原,陳彥霖的人生還更加黑暗和痛苦。

~~~~~~~

【番外:忠臣屍體死後不屈,異象橫生】

讀《離騷》時,我看到這句覺得特別震驚,非常佩服屈原: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即使把我肢解了也不會改變,我哪裏會因此而後悔?

我即時想起了明建文帝兵部尚書鐵鉉之死:

明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佔領南京,大肆殺戮建文朝臣,錢鉉被帶到朱棣面前,始終以背朝着朱棣。朱棣大怒,割下他的耳朵和鼻子。鐵鉉仍然不肯轉過身來。朱棣又割下他的肉來硬塞到他嘴裹,並問他:「甜不甜?」他厲聲道:「忠臣和孝子的肉哪有不甜的!」朱棣恨得將鐵鉉處死,但直到斷氣,鐵鉉還是罵聲不絕。

朱棣仍不解恨,又命令把鐵鉉的屍體放入油鍋中,讓武士用鐵叉翻轉鐵鉉使他面朝朱棣,以示謝罪之意,但怎麼也不能把他翻轉過來,朱棣被一具炸成焦炭的屍體弄得龍顏大怒,於是叫來十幾個人,用鐵棍硬是把屍體來持著,使其面朝上。他得意地說:「現在,你終於臉朝我了吧!」

沒想到話音剛落,*突然鐵鉉屍體爆裂,滾熱的油四處飛濺*,武士們驚慌散開,鐵鉉的屍體也在頃刻之間翻轉朝下,焦黑如炭了。朱棣嚇得不敢造次,趕緊叫人把屍體掩埋了。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們一旦當權,就多半變得秉性兇暴,愛用酷刑。」


引用:蒲靜琰《不得好死-中國古代酷刑》

~~~~~~~

IG: https://instagram.com/yi.chun.writer?igshid=lga4slds26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