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的蛙坐在井裏,抬頭看那「廣闊」的天空,從井口看出去,以為井底就是整個世界,更優哉游哉地渡過餘生。與世無爭的它,無聊時質素數天上飄過的雲,一朵,兩朵,三朵,數到累了,便躺在床上睡覺,一天復一天。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教導我們不要做一隻井底之蛙,要增廣見聞,從看書到溫習都不可或缺。看着桌面上繁瑣的書本,計着將來甚少用到的數學題,謹慎地背誦陌生的英文生字,心感到很累,卻不能逃避。日日如是的溫習,成為了童年的一大「回憶」,「豐富」了我的童年。為了考進一所優秀的中學,父母的督促猶如無形的藤條一樣鞭打着我,是以我要跑得更快超越其他小朋友。不過亦慶幸我的努力沒有白費,考進了心儀的中學來報答父母。可惜反叛期正值,初中的時候連書本也沒有碰過,彷彿從大世界中跳回那無知的井裏,隔絕一切知識、學習,只顧着與朋友打電腦。如是者便荒廢了學業,父母也放手讓我「自食其果」,亦成為了我人生的一大遺憾——沒有好好讀書。
讀書乃所有人的必經階段,這是毋庸置疑的。年青的時候我們的責任就是讀好書,社會的傳統觀念就是讀好書才是成功的入場券。我們的人生實實在在地被成績、分數來定義,定義我們的智慧、勤奮、能力。而這個觀念,又是否屬於井底之蛙的行為呢?我並沒有否定學生要讀好書、拿好成績,但社會是否太過着重於表面,而忽略了一個人真正內在的能力,導致「以分取人」的觀念「發揚光大」。或許你會認為我只是讀不好書才在這裏拒絕以成績來定義我的人生,但人生長路漫漫,成績只是生命的開端,除了成績之外,世上尚有千上萬種可能性等待發掘,我們不應該將自己困於成績裏,否則便如井底之蛙一樣,抬頭看只能看到成績、學業而錯過了學習外的一切。還記得父母、老師的勸告嗎?就是不當井底之蛙。
當你意識到外界上有許多可能性等待你去探討的時候,你會知道自己曾經也只是井底之蛙,只顧學業上的成果,忽略其他範疇的發展,如運動、創意、音樂等。我們尚年輕,還有許多時間去認清自己想要的事物,了解自己的潛能。反之,學業能帶給我們知識、判斷力,引領我們面對、解決世上的問題,亦是致關重要的範疇。學業與個人目標就如雙線行車一樣,雙方可以同時進行,但亦要平衡彼此,不可偏頗或忽略其中一邊。可惜,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則只是有高薪厚職,或是擁有數個物業。我們雖然身處於社會當中,但認清什麼才是自己想要、什麼才是成功比擁有千億財產來得更富裕。我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了,讓自己重新定義成功,重新理清自己想要的事,重新開啟嶄新的人生,才是年青人真正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