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解密:傳國信物》56. 輔仁的願景: 1. 九龍皇帝的遺物
九龍皇帝去世了。
電視新聞主播接過相關的號外文稿,不帶表情、字正腔圓地朗讀着:「特別報導:有『九龍皇帝』之稱的曾灶財,今早因心肌梗塞於聯合醫院去世,享年86歲。
「曾灶財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用墨水在香港街頭四處塗鴉,動輒寫上過百字。文字中宣揚自己以皇帝身份合法繼承九龍多處土地,並經常將『九龍國皇』四個大字醒目地寫在文章正中央。自此便有人稱呼他為『九龍皇帝』。
「根據曾灶財的解釋,他的家族曾經接受滿清政府頒封九龍作為其家族食邑。因此,他去信布政司及港督,要求港英政府歸還九龍城一帶地方給予曾家。申訴不果後,他便開始在各大街道上塗鴉,四處宣揚自己在九龍的領土被侵吞。大眾普遍認為曾灶財在街上塗鴉的行為瘋癲怪異。他的行為基本上不構成任何公眾威脅,大家也就不去干涉理會,只當他的塗鴉是香港一抹奇特的風景。
「數十年來大街小巷的街頭文字,伴隨着一代香港人成長。漸漸有人覺得他的街頭書法親切之餘又有香港特色;後來又有藝術家視曾灶財向政府的無聲抗爭為後現代行為,擁有藝術價值。
「回顧曾灶財生平:他出生於廣東省肇慶蓮塘村,少年時就讀於聖芳濟書院,自16歲起來香港定居。他在建築工地及垃圾站工作時被壓傷腿部,自此要靠柺杖走動。
「曾灶財早年與妻子文福彩育有4子4女,後來離異。晚年獨居於觀塘翠屏邨翠樂樓,經常有社工探訪他。直至過去兩年身體狀況日差,曾灶財需要長期住院;街頭寫字的風景才成了絕響,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隨之消失。 「今日中午社會福利署派人到曾灶財觀塘住處清理其生前遺物。除了個人物品外,還發現多幅曾灶財的墨寶。當中較觸目的,是找到一幅嶺南派畫風的松樹畫作,年代頗為久遠,可能有百年歷史。
「據社署表示,他們現正考慮拍賣這一系列書畫作品,並將籌得的收益撥歸慈善用途。」
九龍皇帝去世的消息傳得滿城沸沸揚揚,另一廂的電視頻道主播則報導着有關雪松畫的來歷:「剛收到最新消息,專家已經鑑辨過曾灶財家中搜出的雪松畫作,證實是出自民國初年嶺南畫派鼻祖高劍父,畫題名為《雪霽》。 「社署亦確認這幅畫會隨同其他皇帝墨寶在下星期天的拍賣會中亮相。今日我們有幸請到香港藝術館二級館長文雅麗博士,為我們講解《雪霽》的珍貴特色。」
隨即,鏡頭轉向一名身材高佻、膚色微褐的漂亮女子。她從容不迫地接過主播的話題:「《雪霽》孄熟地運用了嶺南派馳名的撞粉及撞水技巧,將雪松的輪廓繪畫得栩栩如生,層次分明。畫中的雪松傲然地聳立在寂靜的冬日裡,表現出內歛的傲氣與生機。至於畫上的題辭,則用上了元朝詩人范梈的七絕《題松雪圖》,令詩畫兩者的意境互相輝映。
「《雪霽》作者高劍父,是開創嶺南畫派的領軍人物。他與另外兩位嶺南派大師:其弟高奇峰與陳樹人,合稱為『嶺南三傑』。
「除了作畫以外,高劍父早年在日本留學期間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奉命領導廣州同盟會,策劃過不少革命活動,他後來又參加過二次革命和北伐。直至一九二零年代,高劍父才退出政壇,在廣州潛心作畫。
「嶺南畫派創自清末民初的嶺南地區,它揉合了傳統山水國畫技巧,配以西方油畫及日本東洋畫的畫風。慢慢發展出一套獨立風格,為中國畫壇帶來新氣象。經過民初時期的發展,如今嶺南畫派多活躍於廣東、香港、澳門等嶺南地區,甚至遠達台灣。」
「謝謝你,文博士。」主播回應着。
經過電視機氾濫式的宣傳,星期天舉行的《九龍皇帝御書法》拍賣會旋即成為全香港盛事。公眾都想趁機一睹九龍皇帝那獨特的「皇帝塗鴉體」:密麻而歪斜、亂中有序的黑墨字體。順道懷緬一下那曾經扶着柺杖在街上的老皇帝一搖一晃的身影,如何在香港的都市叢林裡消失。 至於為何曾灶財會擁有大畫家高劍父的《雪霽》,恐怕已經成為一個不解之謎。反而讓這幅名畫平添了一份神秘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