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作不同的決定。即使只是在放空,你還是作出了選擇,決定用這段時間休息,把其他事情放在一旁。
 
遇上不如意,人會回顧自己曾經作出的選擇。我們心裏非常清楚,這個世界是沒有如果。可是,我們仍然會埋怨自己為何沒有選擇另一個選項。檢討,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能夠在將來知道怎樣作出正確的選擇;但自責,只會令自己跌入「如果」的圈套。這也能夠理解的,因為有些決定做錯了,的確無法改變及接受。可是,我們往往忘記,人是永遠不能夠確保另一個決定能否避開已發生的結果。那麼我們沉醉於「如果」之間,又有什麼意思呢?回眸過去,不如展望將來。
 
有時候,我們會用「如果」來挑戰權威。如果神是愛,為什麼還要讓這麼多的災難發生?如果神真的存在,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暴行和不公義事情沒有得到應有懲罰?人習慣設下一些自相矛盾的假設,來否定一些無法證實的事情。在批判性思考中,A導致B發生。B出現了,不代表A是對的,這就是肯定後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因為人,永遠也不能夠證明一樣事情沒有存在。
 
既然「如果」是沒有意義,為什麼我們要創造「如果」呢?說到底,我們只是後悔自己作出錯誤的決定,擔心自己相信了錯誤的觀念。如果時間可以逆轉,時空有無限的平行宇宙,所有決定便可以重來,這個世界亦沒有「如果」
-
可惜。。。沒如果。。。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