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家琪談心理】: 【「我們」vs「他們」】
在1954年,心理學家謝利夫邀請了一班男孩到郊外參加夏令營,從而進行一個心理測驗。在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將男孩分為2組,分別名為「老鷹隊」和「響尾蛇隊」。工作人員跟參加者說:「你們兩組是獨立的個體,在接下來的夏令營中將互相競爭。」
接著兩組男孩各自到達自己的營地,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例如:遠足、游水、一起煮飯……。一星期後,小組內的男孩之已經建立起友誼,也習慣了群體的活動。接著,工作人員召集兩組小朋友在一起,並讓他們以小組形式參加一些競爭性的比賽,例如:拔河、足球、籃球……。結果,發現兩組男孩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經常會用「我們」和「他們」來界定自己和對方,而且對另一組的不滿不斷增加,甚至會產生一些具攻擊性的行為,例如撕爛對方組旗、營地,爭奪食物等。
大家可要知道,工作人員起初只是隨機將小朋友分成為兩組,兩組之間小朋友本來沒有甚麼恩怨的,但經過一星期,兩組之間變得壁壘分明,互相敵對,這是十分有趣的現象。接著工作人員想化解兩組之間的仇恨,他們嘗試要求兩組之間成員互相讚賞,安排一起看電影活動,但效果都不理想。
最後,工作人員想出了一個方法,他們故意將營地的車子弄壞,由於車子十分重,需要兩組小朋友合力,才能將車子推回山坡上。結果,兩組小男孩果然透過合作建立起友誼,有的更加成為了好朋友。這實驗告訴我們,合作是促進友情的好方法。起初,參加者互不認識,但被工作人員分在同一組中,大家接觸機會多了,互相認識的程度增加,大家就會團結起來。到了後來,本來充滿敵對關系的兩組成員,透過合力解決壞車的難題而合作,透過當中的過程也建立起互信和友誼。
鍾家琪
https://www.facebook.com/chungkaki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