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無雙 - HK IS UNIQUE》水巷命運,何去何從?: 第四章︰劉關張維苑結義 董相國獨攬大權
黃絲之亂遭平定後,朝廷開始對在對抗黃絲軍盡心盡力的朝中官員逐一封賞,以及對被捕黃絲將領進行審判。董卓意將武將如呂布、張遼、華雄、李傕、郭汜等,文臣如李儒、曹操、張讓、趙忠等均升官兩級,其餘武將文臣升官一級,朝中百官均喜出望外。至於張角等輩,被判終身囚禁令,以及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權帝問曰︰「為何不賜共死罪?」,惟董卓答曰︰「活著受罪比死更難受!讓他們飽受煎熬,以記著此過錯。」。董卓於大破黃絲軍後,在朝中聲名更甚。
「稟陛下,臣懇請陛下按以上所說,分封各位官員、武將,以慰勞諸位平定黃絲之功!」董卓於殿上拿著奏摺,將分封詳情獻於權帝。
「愛卿把朝中大小官員通通都封賞了一遍,那愛卿自己呢?」權帝好奇地問。
「臣只想為陛下效勞,功名於我如浮雲,再說此番剿滅黃絲,列位將軍與官員比我出力更多,臣不敢居功。」董卓故作謙虛地說。
「那怎麼行,愛卿此次剿滅黃絲,在背後運籌帷幄,才能助朝廷清除亂黨,怎會無功?」權帝曰。
「董大人真是會說話,功名如浮雲,好氣魄!」王允諷刺說。
「謝王司徒大人誇獎!」董卓笑曰。
「稟陛下,董大人滅黃絲一事,足以流傳千古,理應對其封賞。如今朝廷丞相之位空置日久,臣意陛下可任命董大人為丞相,讓其繼續輔助陛下。」李儒建議說。
「李卿家建議甚好,董愛卿意下如何?」權帝說。
「臣德行淺薄,安能勝任?」董卓曰。
「陛下,丞相之位事關重大,必須從長計議。」王允急忙地說。
「王司徒所言有理,請陛下三思!」太傅袁隗說。
王允與袁隗因不滿董卓專政,馬上出言反對董卓為相,百官各自耳語,因既不想得罪董卓,亦不想得罪司徒與太傅大人,故無一人敢向陛下建議。於此膠著之際,典軍校尉曹操忽生一計。
「稟陛下,我看如此吧,既然列位有所分岐,陛下可設一選舉,讓朝中百官選出自己所認為能勝任之人選,這樣才能服眾。」典軍校尉曹操建議。
「吾素來行事公正,選舉獲勝之人定能令天下人民信服!」董卓曰。
「也只能如此了……」王允不願與眾大臣正面對抗,只好暫時同意。
「曹卿家之計甚好,不如就此決定!」權帝說。
「陛下英明!」百官齊說。
如此,丞相選舉一事便傳開去,在宮中已成眾人話題。另一邊廂,劉備、關羽、張飛從富海城逃出後,一直顛沛流離,三人既無容身之地,亦不知前途去向如何。
「我們一路走了快三十里,董卓軍應該不會追來吧。」關羽對劉備和張飛說。
「雲長、翼德,你我三人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一展抱負,實屬不幸,難道水巷美好河山,便要斷送在董卓和東共賊黨之手嗎?」劉備嘆氣道。
「玄德莫要嘆氣,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只是不知諸位兄弟現在如何。」關羽放慢語氣的說道。
「對,張角等人也是義士,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哀哉痛哉!吾不以成敗論英雄,相信在許多人心目中,張角之功足可傳世。」劉備說。
「此處是何地?為何人多雜鬧?」張飛問。
三人走到一處草木茂盛,鳥雨花香的花園,一大片草地出現在三人眼前,草地上站著數百人,手臂上綁有藍絲帶,人羣前方有一人手執紅旗,高聲講話,但三人離其太遠,不能聽清。
「看周圍景像,此處應該是維苑吧。」關羽答曰。「但這些人為何聚集於此?莫非是我們黃絲兄弟?」
「待我們前去一問便知分曉。」劉備提步往人羣走去。
維苑乃水巷之要地,每逢大型活動,民眾聚集,必先從維苑出發,再蔓延至其他地方。當初平反雙李無故下獄之遊行,便是以維苑為起點,故此三人重回舊地,益見親切。
「請問諸位為何聚集於此?莫非有何慶典?」劉備問道。
「買…買…野!」手戴藍絲帶的人回應。「購物!」
「購物?此處眼見只有花草林木,有何物可購?」劉備不解,遂繼續追問。
另一位戴藍絲之人將剛才回答劉備那人拉開,馬上回應道︰「非也非也,我等於此慶賀董卓大破黃絲軍,大展我朝廷軍威!」
「甚麼?」劉備驚訝的說。
劉、關、張,三人目瞪口呆,居然有人為起義失敗而慶賀,簡直不敢相信,關羽目露凶光,張飛打算拔劍,劉備見二人眼神,心知不妙,馬上按住兩人,阻止二人與戴藍絲之人交惡。
「原來如此……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劉備故作鎮定的說。
「我乃莊容,是愛巷食糧的領導,亦是帶領此次聚會之人,爾等是否前來聚義?」莊容答曰。
「此事再議、再議……我等自便就行。」劉備故意託辭,打發莊容離去。
「玄德兄,為何阻攔!那人是非不分,助紂為虐,待我斬他!」張飛望著莊容背影,拔劍而說。
「翼德不可造次,此人雖鼠目寸光,顛倒是非,畢竟他們人多勢眾,我們還是不要鬧事,否則必然引來董卓注意。」劉備按著張飛說。
「我倒不解為何有人會支持董卓,董卓殘暴不仁,欺凌弱小,貪圖富貴,出賣水巷,實乃國賊,世人無不恨之。」關羽疑惑的說。
「你看那裡!那人有古怪!」張飛指著維苑入口處,數十人圍著一個手執紅旗之人。
「前去一看。」劉備帶領二人往入口視察。
三人緩慢地接近入口那人羣,探頭到人堆中一看,看見那手執紅旗之人,旁邊另一人拿著數袋銅錢與大量藍絲帶,向在場人士派發著,曰︰「每人五十文,一條藍絲帶,務必將之掛於顯眼之處。」,人羣取錢和絲帶後,紛紛將其綁於手臂,或繫於頭上,遂後向莊容方向走去。三人見狀,馬上辨明一切,所謂支持董卓之人,只是一羣受賂之輩。及後,三人向草地旁之亭園走去,到達一亭台後便進亭而坐。沿途所見,藍絲帶駱驛不絕。
「吾身為水巷人真是羞恥,人們居然為五十文出賣自己!」張飛怒曰。
「水巷歷代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惟董卓迎東共入主後,盲禁外資,打壓言論,致經濟衰敗,到處人心惶惶,人民早已一貧如洗,窮困不堪。董卓就是看穿了人性,在人民貧困危難之時,以利益相誘,挪人民為己用。試問在快要餓死之際,有人以美食相誘,誰還能扛得住?」劉備冷靜地說。
「是呀,在危難之時,人不得不摒棄仁義,為五斗米而折腰。」關羽嘆氣。
「可是,我始終認為,人生在世,做人處事必先以仁義、忠義為本,明辨是非,絕不向惡勢力低頭。若貪一時之利,摒棄仁義,而從鼠竊狗偷之舉,這與行屍走肉有何分別,更枉為人。我等既生於亂世,便要轉亂為治,棄邪道,從正道,將社會撥亂反正,才能匡正水巷。」劉備懇切地說。
「玄德說得好!吾張翼德從小就想日後回饋社會,幹一番功名大業!」張飛興奮地說。
「吾關羽做人一向以忠義為本,人不負我,我不負人,得人恩果,加倍奉還,如今總算遇到同道中人!」關羽拈著長髯說。
三人互相凝望,眼中彷彿有著一團火,正在激烈的燃燒。
「好,既然如此,我們三人結為兄弟可好?」劉備開懷地說。
「甚好,甚好!在亂世中能遇知音,乃上輩子修來之福氣!」關羽大笑道。
「那從此以後,玄德是我大哥,雲長便是我二哥了,我年幼就當弟吧!聽說這維苑是水巷人民起義之源,我等於此結義實在是天意!」張飛拍手叫道。
「好,拿劍來!」劉備拔劍指往亭頂。關羽和張飛亦拔劍高舉,三把劍劍尖相靠,直指天上。
「皇天在上,厚土為證,我劉備、關羽、張飛,從此結為異姓兄弟,今生今世,勢必恪守仁義,以匡扶水巷,掃除奸黨為己任,救黎民於水火。挽蒼生於危難,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以劍為誓,至死不渝。」劉備、關羽、張飛對著上天許下誓言。
「哈哈,好,我等兄弟大業必成!」劉備興奮地說。
「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來!喝酒去!」張飛拉著兩位兄弟離開亭園,向著維苑外的酒館走去。
維苑中藍絲帶的人潮,隨著夕陽徐徐落下,向著不同街道走去。三兄弟則背對藍絲人潮,背著夕陽離開維苑。
「大哥,我們今後該何去何從呀?」張飛在半路中問劉備。
「讓我想想……要不我們先投效北嶺太守公孫瓚,,我兩乃故交,曾同窗共讀。」劉備細想後曰。
「好!大哥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張飛率直的說。
這邊廂皇宮之中,丞相選舉之事的討論已成熟,權帝於殿上命李儒將其宣布。眾大臣都仔細聽從,不敢有違。
「臣李儒奉天子詔,設立選舉以決定丞相之位所屬,宮中大小官員總計一千二百人,將組成委員會,每人均獲得投票權。而參選人準則如下︰一,必須獲得至少一百五十名委員提名。二,必須宣誓效忠東共政府。三,必須愛東共愛水巷。提名期為兩個月,至明年一月初一結束,一月十五將舉行參選人答問大會,歡迎各委員向參選人提問。選舉日期為二月初一,最終得票最多者為勝,陛下會親自任命其為相。」李儒宣讀著權帝之告示。
下朝後,百官交頭接耳,討論著東共進駐水巷的第一次選舉。董卓面露笑容,挺著胸膛離開大殿,王允與袁隗於董卓離開後,才緩緩收拾,準備回府。
「司徒大人請留步!」袁隗向王允叫道。
「袁太傅?何事喚我?」王允問道。
「此次選舉你有何意?打算參選以抗董卓否?」袁隗問。
「莫非太傅大人也有此意?」王允反問道。
「正是!董卓未晉大位已隻手遮天,若讓其為相,恐怕比先前那位更不仁,更不義!」袁隗憂心忡忡的說。「若你我聯手,共同參選,或能將董賊拉下台!」
「是呀,宮中百官因恐懼董卓報復,必大多屈服其淫威之下,如此一來,董賊怕要高票當選了。」王允嘆道。「但你我同時參選,會分薄票源,該當如何?」
「勿驚,我年邁矣,已無功名之念了,到時我定說服投我者,轉投你司徒大人。我只想略盡棉力,為國除賊!」袁隗說。
「太傅如此厚愛,王允擔當不起。」王允猶豫說。「但既然袁太傅堅持,我只好挺身而出。」
「如此甚好,多謝司徒大人!」袁隗揖手拜謝。
在宣布選舉詳情後,各打算參選之人均積極向朝中大小官員拉票,希望能獲其支持。朝中流言指,有可能入閘的參選人只有三位,驃騎大將軍董卓、司徒王允及太傅袁隗,亦有流言曰董卓每天召見朝中大臣於其府中相見,其間相談甚麼則不得而知,惟大臣離開時,臉上掛有一絲惶恐。王允與袁隗則每日逐一登門拜訪百官,望憑誠意打動百官,讓其轉投王、袁。時光飛逝,轉眼間距一月初一只剩兩天,王、袁二人每天奔波,董卓卻安坐家中,傳言道董卓早在一個月前已獲得七百多提名票,遠遠超出門檻之一百五十票,故董卓可以逸待勞,為下一步打算。一月初一午時,權帝命人於殿上宣讀提名結果。
「丞相選舉提名結果如下︰驃騎大將軍董卓得提名票七百八十二,太傅袁隗得提名票二百零九,司徒王允得提名票一百六十八,其餘提名票所提名之人不足一百五十票,均以廢票論。」李儒於殿中央報告著。「因此,董卓大人、袁隗大人和王允大人可進入正式選舉,恭喜三位大人。」
下朝後,王允登門拜訪袁隗,商量下一步計策。
「拜見袁太傅。」王允揖手而說。
「賢弟快上座!」袁隗請王允入席。「子師此次前來,必是與我相商丞相選舉一事吧?」
「不錯,距選舉不足一月,董卓已奪取過半提名票,我等如何是好?還望太傅大人請教。」王允憂愁的說。
「董卓施行霸術,於府中召見各位官員,脅迫百官投票予他,足見其奸詐。我等只好於答問大會上挫其銳氣,滅其鋒芒,將其臭史,予以鞭屍,望能力挽狂瀾,扳回一城。」袁隗緩慢地說。
「只好如此……」王允嘆道。「不知太傅準備了何物作黑材料?」
「子師且坐,待我娓娓道來。」袁隗說。「細作探報,董卓於興建皇宮時,私挪公款,用予興建其府邸,我們可以此為劍,抨擊其公器私用!」
「甚好!還有呢?」王允追問。
此一夜,王允與袁隗於府中暢所欲言,一邊飲酒,一邊將董卓之醜事全部揭露,待答問大會上追擊董卓。而在董卓府中,董卓為獲得大半提名票而宴請帳下文臣武將,呂布、張遼、李傕、郭汜、華雄、李儒、曹操等數十人均遵從赴宴。宴席上董卓喝得大醉,故大放厥詞,揚言誓取丞相之位,又揶揄王允、袁隗等人皆為鼠輩,眾人無言,曹操遂扶董卓到寢室歇息。翌日,曹操前來拜訪董卓。
「董大人?」曹操於董卓寢室外輕聲問道。
「……何人?」董卓搖搖頭,從床上爬起來。「孟德呀,快進!汝有何事?吾頭痛欲裂,何事快說,勿阻吾休息。」
「大人,都已日上三竿了,該起來理政了!」曹操說道。
「我昨晚多飲了幾杯,今就作罷吧。」董卓再次躺下。
「臣有要事與大人相商。」曹操直入正題。
「何事?你且說來。」董卓躺著說。
「今已初十,距答問大會只剩幾日,大人應該好好準備才是。」曹操擔憂地說。
「答問大會小事一樁,何須如此緊張?」董卓說。
「臣聽聞王允時常到府上拜訪袁隗,其中必有陰謀,大人不得不防!」曹操提高聲量說。
「你是說他們二人居然聯手抗我?那孟德有何建議?」董卓馬上坐起來說。
「臣意其二人必會將大人不善之舉或陳年舊事挖出,加以駁斥,以圖玉石俱焚,拼個魚死網破!」曹操憂愁地說。「臣建議大人必須對此加以防備,如此……」曹操對董卓說了自己的計策。
「那……就依孟德之言,待我登丞相之位,必重重有賞!」董卓大笑起來。
如此,兩邊陣營於答問大會前夕都連忙準備,想盡辦法抨擊對手,以及防備對手攻擊自己,百官聽聞三名參選人扭盡六壬,大會上必然奇招百出,好戲連場,無不期待。朝廷為此特意於金童廣場興建一座舌戰台,台高三丈有餘,台上置三座,成互相對立之勢,台中央置一火盆,欲以熊熊烈火配唇槍舌劍,外圍插滿東共旗幟,並設數千座位,供權帝、百官及群眾觀戰之用。至十五,答問大會舉行之日,只見台中火盆火花四濺,權帝帶領三位參選人進入舌戰台,台下觀眾早已群情洶湧,欲馬上觀戰。董卓站於台上,見台下藍絲帶眾多,心中大喜,必是群眾到此支持自己。王允與袁隗眉來眼去,清空嗓子,準備挑起罵戰。
未時正,權帝、百官與參選人就座完畢,主持人李儒宣讀大會規則︰「答問大會規則如下︰一,不准人身攻擊。二,不准粗言穢語。三,不准侮辱對手。犯此三條,初則警告,再則離場,望三位謹記。未時已到,答問大會開始!由司徒大人首先發言!」
司徒王允大人眼神凌厲,注視著董卓,揮一揮手袖,開始發言。
「吾素以廉潔正直為本,而為官者更應清如水,廉如鏡,卻有聞董大人於建宮之時挪用公款以修其府邸,此乃公器私用,貪污舞弊之舉,更枉陛下對其信賴有加,汝卻暗通官吏,以權謀私,敢問足下有何交代?」王允率先抨擊董卓,現場人聲嘈雜,權帝亦凝視董卓。
「司徒大人莫輕信流言,吾建皇宮只為陛下與百官著想,絕無貪取一分一毫。」董卓替自己辯護。
「汝之府邸壯麗堂皇,以足下其時官位俸祿,豈能建之?」王允追擊董卓。
「吾不曾曰建府之錢源於陛下,吾本水巷商賈,蒙陛下之威,生意略有小成,故此售之以建府之用,望司徒大人明察!」董卓再辯護一番。
「我以為……」王允欲再次追問董卓。
「王大人時間用畢,現乃董大人發言時間!」李儒急忙地宣讀著規則,阻礙王允再次發言。王允心有不甘,眼神恍惚,董卓卻冷笑一聲,馬上向著王允發問。
「我想問問王允大人,你作為掌管禮法,管理人民之司徒大人,當初在黃絲之亂起事前,你就沒發覺甚麼不對勁?人民不遵守法規,任意妄為,破壞社會法治,幸好陛下請我平息動亂,這才令社會重歸和諧。你任由動亂橫生,這不是失職嗎?」董卓責問著王允。
「我於事前對黃絲起義毫不知情,事後已屢次向陛下建議如何平息動亂,對於你的暴力鎮壓,我不敢苟同。」王允回應。
「如此一來,司徒大人警覺性實在不足,我早已在動亂之前,便將細作處刑,李堯波和李旺財二人分別被斬,這才是做實事。若依賴司徒大人於事後再行補救,只怕黃絲軍早已攻入皇宮,劫取陛下了!」董卓繼續責備王允。
「董大人莫要……」王允反駁著。
「董大人時間用畢!現在是袁大人發言。」李儒叫道。
王允再次被李儒打斷話題,深深不忿,緊握拳頭。董卓卻悠然自得,氣定神閒。李儒言罷,袁隗便緊接著發言。
「適才董大人提到黃絲問題,在下亦願與董大人討論。於去年六月初四,黃絲先鋒張曼成攻取金童廣場,董大人派華雄將軍,以毒霧攻勢,暴力驅趕黃絲軍,期間更大開殺戒,血腥鎮壓,屠殺平民,敢問董大人有做過嗎?有還沒有?」袁隗質問董卓。
現場眾人嘩聲四起,均注視著董卓。
「我絕對沒做過,我軍只驅散黃絲軍,並無暴力鎮壓或屠殺平民。」董卓堅定回應,眼神卻開始閃動。
「汝莫誆吾!我曾建議,我軍本應與黃絲軍相商,以求和平退場,但董大人一意孤行,以武力強行清場,不但大量屠殺平民,更令隨後大量民眾因此加入黃絲陣營,造成不必要死傷。」袁隗怒說。
「請太傅大人提供事實!」董卓辯護。
「吾所述一切皆為事實,那董卓大人是否知道,金童廣場上平民百姓死傷多少?」袁隗再追問。
「廣場上並無死傷,我軍僅以有限度武力驅散黃絲軍,實在無傷害無辜之人,請大人莫要誣陷在下。」董卓故作無辜地說。
在激烈討論下,台中央火盆之火勢益發旺盛,因袁隗時間用畢,李儒亦制止了討論。第一個環節的發問時間亦告一段落,緊接著是第二環節的自由辯論,三位參選人於第一環節均說得面紅耳赤,大汗淋漓,權帝故令三位休息片刻,再行辯論。一刻過後,辯論再次開始,袁隗搶先發言。
「吾有一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但礙於茲事體大,故從未提起。」袁隗對在場百官及群眾說。「眾人皆知,我等與陛下因逃避列強入侵,遷都水巷。惟陛下至海東城時,董大人親率軍隊迎接,我等均以為董大人乃對東共一片苦心,不忍陛下受苦,前來勤王,不料其心狡詐,迎接陛下後竟謀害百官,殺害不從之人,前丞相就是寧死不從,於海東城命喪董卓劍下……」
言至此,權帝大驚,現場群眾無不驚訝,連董卓帳下羣臣皆無言。李儒見狀,馬上暫停討論。
「袁隗大人對董卓大人作出不實指控,人身攻擊,現對袁隗大人作出警告,望各位於辯論時應尊重對手。」李儒向袁隗出示黃牌一張。
現場群眾噓聲一片,以不滿李儒胡亂制止討論。袁隗卻對警告視而不見,繼續望著陛下講述董卓之暴政。
「董卓事後再妄稱前丞相是死於敵兵之手,但事實上並無敵兵來襲,全部均是董卓片面之詞,想蒙騙陛下,蒙騙天下人!董卓就是個殘暴不仁、不折不扣的國賊。」袁隗剛膽地將董卓的醜事和盤托出。
「陛下!吾從未做此,請陛下明鑑!」董卓急忙大叫道。
「停!袁隗大人再次侮辱董卓大人,我於此替陛下禠奪其參賽資格。」李儒將紅牌擲於袁隗座下,袁隗冷笑一聲,憤而離場。
答問大會結束後,群眾議論紛紛,權帝更大失所望,袁隗與王允互相攙扶著,離開戰台。董卓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應答,只可怒視著袁隗與王允離開,其眼神漸露殺機。其後,群眾和百官漸漸散去之際,李儒與董卓默默走下台,沿途受各人指罵,卻無法反駁。晚上董卓回到府中,勃然大怒,召見眾將,商討計策。
「可惡王允、袁隗,居然以海東城之事威脅我,令我於陛下及百官面前出醜,可惡、可恨!」董卓惱羞成怒的說。
「請主公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智慧,主公應冷靜而謀後動。」李儒安慰著董卓說。
「文優呀,我董卓一世英明,從未受此奇恥大辱,教我如何不怒!」董卓放下手中拳頭嘆氣道。
「請主公試想,王允與袁隗膽敢如此狂妄,重提主公舊事,意在如何?」李儒引導著董卓。
「其二人自知不敵,聯手抗我,以求玉石俱焚!孟德之前說得對,我倒小看了二人……」董卓後悔曰。
「不錯,在下以為袁隗早已不在乎勝敗,只為集中狙擊主公,故此可以撕破臉皮,重槌出擊,僭越主公底線,以助王允收漁翁之利。因為百官見袁隗狂言大發後,主公竟不知所惜,未及反應。恐怕自此後,不止袁隗,就連百官也會得寸進尺,不再懼怕主公之權威,那先前投票支持主公之人,必會轉投王允、或袁隗,主公丞相之位堪虞。」李儒分析著。
「那文優有何計?」董卓急忙地問。
「事已至此,主公只有一個辦法。向百官示威,捉拿袁隗、王允之家眷,逼令其二人退出選舉,那丞相之位自然歸屬主公了,百官也自然不敢作反。」李儒奸險地說道。
「吾有文優,大事可成!」董卓笑曰。
故此在選舉前夕,一月二十五日,董卓密令李傕、郭汜二將,領二千御林軍,將袁氏在城外之府邸重重包圍,將士入內肆意破壞,大舉捉拿袁隗家人、妻妾、兒女,一共二十三口,將之全部帶往董卓府中,押入大牢。同時,呂布、華雄等人領一千人馬前往王允府邸,並將之包圍,派遣將士看守各處出入口,嚴禁任何人進出。董卓派使者前往宮中知會袁隗及王允,使者將一布帶置於地上後離去,兩人拾起一看,大驚。
「因選舉臨近,卓為保汝之妻小,故令軍士駐守於汝府,嚴加看護,以免受驚。汝只管專心於選舉,卓必保其安全。董卓拜上。」袁隗讀著布帶上的字跡。「不好,董卓捉拿了你我家人,以此要脅你我!現如何是好?」袁隗驚惶失措的說。
「董老賊,真是奸險無比!布上所述,暗示一旦你我其中一人勝出選舉,董卓必將你我家人處死……」王允擔憂的說。「這回真是沒辦法了……」
「司徒大人,我意你我先各自回府,於府外一看究竟,以辨清事實,說不定這只是董卓一道奸計……」袁隗建議著。
二人急忙騎上馬,先往袁隗府邸奔去。二人躲於府外樹林內視察,只見府門外全是董卓軍將士,十數人圍繞府邸巡邏著,看來董卓之話不虛,袁隗妻小已被董卓捉拿。二人再往王允府邸視察,發現情況相同。袁隗、王允悲憤不已,上馬並朝宮中奔去。選舉前兩天,權帝接到袁隗之請辭,放棄競逐丞相之位,權帝不解,命人前往袁隗府上一問,惟袁未有回覆。翌日,王允也向權帝請辭,放棄參選,權帝親自前往問解,王允借故托病不見。二人臨陣退選,宮中謠言滿天飛,致人心惶惶,百官也不敢對此多言,恐怕有人在背後秘密行事,防不勝防。
在滿城風雨下,丞相選舉終於正式舉行,由於三位參選人已有兩位於事前退選,董卓故此自動當選,權帝無奈下,於殿上親自策封董卓為朝廷丞相,掌管一切水巷民政、軍事及財政。百官於殿上恭賀董卓當選,袁隗、王允二人繼續不見影蹤。董卓於殿上反駁流言,答問大會上對其之指控全屬捏造,更宣誓效忠陛下及東共政府,權帝年輕幼稚,加上董卓一再否認,為息事寧人,權帝故相信董卓之言,並令百官用心輔助丞相董卓掌理朝政,以中興王業。從此之後,董卓於宮中權傾朝野,勢力大增,百官為討好董卓,紛紛以禮相贈,更頻頻於家中設宴款待董卓,三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董卓的野心漸漸壯大,連百官甚至權帝亦不放於眼內,至於董卓命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