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多勞多得 vs 不勞而獲?
我們現代人總是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所以感覺一切都很正常。人人都是星期一至五上班上學,然後假期就花錢去買東西、去旅行等等。但是,在二百年前,當時人類剛進入資本主義 (甚至還沒有「資本主義」一詞),有一個人就首先感到社會正產生一些新問題。他,就是在現代使人有點「毛毛的」馬克思。
說是「使人毛毛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總認為馬克思的意念是令人人都不再工作,每個人都平均地「窮」,不會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之類之類的。先不說所謂的「出人頭地」是資本主義下「向錢看」而成的產物,我們對馬克思的理解其實正是相反,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強力批評。
因此,我們就來看,到底人們常常對馬克思有何誤解,而這些誤解在馬克思眼中又如何變成了資本主義的問題。這次,我們先來談一下,資本主義是否真的「多勞多得」?
當細心一想,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是不是一星期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時 (未算超時工作) 的人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當然是的,但更重要的,這種「多勞多得」合比例嗎?
當大家在為「加人工」而感到高興時,別忘了社會上有一群人,他們根本不用工作,而是依賴「錢搵錢」的方式,每天在定家裡就拿到可能一般人一月的薪金。這種人是「多勞多得」嗎?他們更像是「多錢多得」,也就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沒錯,在資本主義社會,「多勞」確實「多得」,但這「多得」.卻是遠遠追不上「不勞而獲」之所得。資本主義彷彿告訴人們「只要有開始的資本,你就是資本家,能不斷的得到更多資本。」但對於一開始就沒有資本的人,卻是窮盡一生,都至多在中產階級內浮沉,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我們常說社會上沒有「不勞而獲」。事實卻正正相反,社會是容許「不勞而獲」的,甚至會主動獎勵那些「不勞而獲」的人,使他們生活得更好。至於那些「多勞」的普通人?就安心地拿不成正比的「多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