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演繹法你也別想逃!
原來我們對科學的信任並不是如此確實,由歸納所得來的科學知識都是片面的。世界的「特例」總是一而再地出現,使人類就算窮盡整個物種的時間都不一定得到百份之一的真相。這對一般人來說還真是一個不幸。但是,有一些思考比較仔細的人可能已經發現,科學也不是全部用歸納得來的。一些學者如理論物理學家,他們不做實驗,甚至不提一絲現實,而是用他們腦中的思考實驗和一連串數學工具來推導一條新的方程式。這種情況下,科學就不是用「歸納」,而是「演繹」了。
中學時代,中文科談到議論文時總會說歸納和演繹兩種方法。如果說「歸納」是一座倒金字塔 (由大量經驗總結而成一定律),那「演繹」就是一條直線。這話怎麼說?演繹其實就是從一個個「假定為真」的前提出發,然後由於前提是真,所以推導出來的新想法都是真的。這樣一直推論,最終就會達到一個我們希望的結論。很多文章經常運用演繹法來解釋概念或是將作者的內心想法有邏輯地表達出來。由於演繹法是一種「A真 --> B真 --> C真...」這樣的一個嚴密體系,所以結論的正確性是非常高的 (至少比歸納得來的高多了) 。
但演繹法也有一些問題。當然,我們不要說甚麼「演繹的前提錯誤了」之類的話,這只能是「為駁倒而駁倒」而已,對真正的理解沒有幫助。反而要懷疑的是,人類的演繹能力到底有何等程度呢?有人邏輯非常好,就像物理學家一般可以正確地從前提不斷推導,然後達到結論。但並非人人的邏輯推理能力都是物理學家 / 電腦程序員的級數,於是在演繹的過程中就會出問題,使一些明明正確的前提卻得出錯誤的結論 (當然,這也是現今很多人的生存手段之一)。
不過,既然是談科學,就不妨把我們的對象都當成科學家,具優秀的演繹能力好了。但即便如此,演繹法還是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它從來沒有幫助人類得到「新知識」。何謂「新」,就是本來不內在於人的知識系統中,是人類從外部得來的對事物的新理解。歸納法很成功地使人得到新的想法,因為人類在歸納過程中是不斷向外界接收新資訊,然後作出總結。
但演繹法呢?人類其實只是運用理性,將前提不斷更改寫法,置入已有知識當中,然後再更改,再置入,只是這樣而已,所謂的「結論」其實早就隱含在各前提之中。可以說演繹實際上「沒有使人得到甚麼,只是讓人更清楚已有的。」演繹得出的結論雖然非常真確,但這一切早就被前人所立的前設中包含了,又如何能不真確呢?
總括而言,歸納和演繹各有長短。歸納是人類創造知識的方法,但永不保真實性;而演繹是人類永保真確的方法,但卻永無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