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今天這個他,還是與我無關比較好: 不婚的原因──在彼此的關係上留白
現今世代,老一輩說天長地久,維繫老夫老妻的關係;年輕的一代卻開始跟婚姻這兩字,擺手說不,甚至認為結婚不很重要而已。
人們對既定的社會法則感到厭倦,亦從中看到不少坎坷路途,不是離婚收場,就是要為這一場婚姻作出一定的付出,例如儲錢買樓。於是身邊的朋友開始說:「我不打算結婚。」
結婚的難,除了錢的問題外,還有情感這一環,誰會愛你愛到想共偕連理,不怕後果?或是認真去遷就彼此各有不一的生活習慣和觀點。不知為何,大家都累了。最初喜歡一個人,用盡心力為那個人好,那個人卻斷然離開,往後的感情慢慢變得小心翼翼,不敢付出太多,怕對方只是錯的人,或是再度傷害到那個默默奉獻的自己。這樣如何談婚論嫁?簡單的對人有沒有信心這件事,已難跨心理關口,試問誰還能講「我願意」?
或許不是對人沒信心,而是對愛情。見過太多風風雨雨離離合合,漸漸對愛情失去憧憬,什麼天長地久,到頭來只是在乎曾經擁有就罷。再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旦走進某個關口,例如婚姻,便會開始產生裂縫,對彼此生厭,在吵架的過程中懷疑,在朝夕相對下疲倦。這又要如何維繫呢?於是有人甚至說:「同居也不要。」
為了保護一段關係,是否最好不要太親近?設計上喜歡用留白來營造美感和空間感,那麼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是否也需要一些空間來接近彼此的心間?不同居,便不會有接下來為襪子隨處亂丟而不滿、為對方夜不歸而帶來不安、可以天天見面而不想再見等這些問題。有時間適當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情人眼中晃來晃去,是單身時能享有的自由吧,結婚卻在長期同居下,佔據了這份自由。可是人不能寂寞太久,便索性以不同居來相親相愛、用不結婚來免去談論錢財壓力和未來這些事。
那麼婚姻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有些人需要它?有些人卻視之為一場可免則免的大龍鳳?根據網上資料,婚姻是一種人際間取得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亦是二人間的一種親密儀式。有些人是需要一種莫大的認可,希望有一份愛是天長地久,直到永遠,沒有出軌或決裂,只有死亡去終結。因為有人曾做到過,便押上賭注,希望有贏面;亦因為機會微小,有人寧願少作一舉,及早覺悟沒有太多恆久的感情,活在當下就夠。
婚姻不止是法律約束,亦是自由的束縛。有了合法程序,你想分手,不是電話裡留一句言、講和就能到此為止,更要交錢交文件,去實踐你們的感情終結。這也是為了小孩而在社會結合下,組織出來的家庭,是責任,也是同一屋簷下對彼此的關照。這樣一看,愛情多不浪漫,企鵝、獅子、豬都不需要這些約束,人類便要設下這些防線,止住那些想要不忠或中途離場的傢伙。難怪有人反感有人喜歡。
其實可以通透一點,可結可離,不必看太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和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結局無可避免。此時此刻是彼此靠近,他日亦可以好好道別,擁抱自己的人生而無須過於執著完美結局。
除此之外,講不結婚也是為自己預設心理準備,因為未必人人都能走得到結婚這一步,不對此有所冀待了,便不用抱有「人有我亦要有」的心態,同時能對自己有所期望的父母作出提示,不要強人所難。
除了不結婚、不同居為關係留白外,還聽過另一種說法:「她/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會因了解而信任,便亦友亦愛侶般,讓彼此不受制於變化當中,不必以「最佳情人」、「模範夫妻」來命名,反而用「最好的朋友」來優化對方的存在,舒適自在。
說到底,該不該結婚、不婚又會帶來什麼?是恐懼,還是自我了解?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相處之道,需要相方達成共識。然而,當聽見別人說不結婚也可以時,有時還是會嗟嘆,愛情依然是令人脆弱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