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我知道了...很快就還!」

中學六年,聽見這句話的次數可真是不勝枚舉。

不單是金錢上,更有可能是文具、筆記、書等等等等......

中學生涯中總會遇上一個「有借冇還」的同學,一旦你借了東西給他,他總有百般理由來拒絕你的詢問。

「帶不夠錢...能先幫我結帳嗎...?」午膳時間,同學有難,我當然義不容辭的先給他付錢。





天真的我認為一個人借了別人的東西,總會主動歸還的。怎料借錢的人卻往往把此事拋諸腦後,見面時若無其事,開口問他又是尷尬,讓人進退兩難。

終於我鼓起勇氣問他還錢一事,他卻竟然笑言錢包不在身;

第二次錢包在身時,他竟主動拿出錢包遞給我,滿心歡喜的我翻開錢包,裡面卻竟空空如也......

第三次、第四次…...

終於,你也懶得問他還錢一事;終於...他自此之後也再沒提及過此事。





而比起「借錢而不還」,「借文具而不見」就顯得更為普遍。

依舊是同學一場,作文、考試前突然發現原子筆沒墨水、忘記帶塗改帶......

我有非正式統計過,借出去的文具,十件有八件都如進入百慕達三角,自此消失不見,再也回不來自己手上。

然而,這些大部分相比起日後踏入社會所經歷的「欠」和「還」,也就顯得十分細微。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或許已經成為了中學的傳統......

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有借冇還」的歷史......





「得啦...好快還!」
已有 0 人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