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李成梁很忙。


忙什麼呢?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忙著招呼客人,李成梁不斷宴請遼東的各族,不過是用刀和劍。


第二年事是升職。






遼東的戰事基本上是年年打,月月打。


「是時,土蠻數求貢市,關吏不許,大恨。七年十月,復以四萬騎自前屯錦川營深入。成梁命諸將堅壁,自督參將楊粟等遏其沖。會戚繼光亦來援,敵遂退。


「俄又與速把亥合壁紅土城,聲言入海州,而分兵入錦、義。成梁逾塞二百餘里,直抵紅土城,擊敗之,獲首功四百七十有奇。」






「兀堂乃與趙鎖羅骨數遣零騎侵邊......以六百騎犯靉陽及黃岡嶺,指揮王宗義戰死。復以千餘騎從永奠入,成梁擊走之。追出塞二百里。敵以騎卒拒,而步卒登山鼓譟。成梁大敗之,斬首七百五十,盡毀其營壘。」


到萬曆九年正月,土蠻聯同以下各族的兄弟,排名不分先後:


「黑石炭,大、小委正,卜言台周,腦毛大,黃台吉,以兒鄧,暖兔,拱兔,炒戶兒」一起聯兵,企圖進犯廣寧。






廣寧是明政府於遼東的一所重要的城市,也是明代遼東總兵會駐守在此的地方,其重要程度跟遼陽差不多。


遼東有幾座城市我們必與認識,稍後會講。


李成梁率領輕騎,他由大寧堡出發,發動他最拿手的戰術,帶著他的軍隊開始玩命式衝鋒,去塞四百餘里,至襖郎兔與敵軍展開大戰。


這場戰爭由早上七點打到中午一點,土蠻和他的兄弟們終於支撐不住敗走。


正當明軍想,好了可以回家食午飯。誰不知外族也會唐家回馬槍這一招,來一個180度U-turn,打算追擊明軍。






但問題李成梁更猛!你會回馬槍?我不會真‧回馬槍嗎?李成梁逆擊,且戰且行,最終先後斬首三百四十。


在萬曆十年三月,其中一個在遼東為患二十多年,蒙古的速把亥帶著他弟弟炒花、子卜言兔進犯義州。


李成梁在鎮夷堡防守,設下埋伏等待。當速把亥進入埋伏時,李成梁的一個參將李平胡,神箭手上身,射中速把亥。速把亥墜馬後,被一個小人物李有名上前斬殺。


蒙古軍大亂,明軍追擊,最終斬馘百餘級,速把亥的弟弟炒花等人慟哭而去。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直到萬曆十一年(1583年)2月,又發生一場戰爭。






明史:「初,王杲死,其子阿台走依王台長子虎兒罕。以王台獻其父,嘗欲報之。王台死,虎兒罕勢衰,阿台遂附北關合攻虎兒罕。又數犯孤山、汛河。成梁出塞,遇於曹子穀,斬首一千有奇,獲馬五百。阿台復糾阿海連兵入,抵瀋陽城南渾河,大掠去。成梁從撫順出塞百餘里,火攻古勒塞,射死阿台。連破阿海寨,擊殺之,獻馘二千三百。杲部遂滅。錄功,增歲祿百石,世廕指揮僉事。」


正常看,你會覺得是一件平常不過的戰爭,又是李成梁升職加人工的事。單看明史,你會看不透。但你看滿州的史料,你會發現滿州人重視這一件事。



歷史背後的真相永遠都要去探索。


話說王杲被李成梁打殘後,他的兒子阿台堅定不移地走反明路線,經常進犯明朝。李成梁覺得斬草不除根,麻煩會惹上身,再加上建州女真的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想借刀殺人,殺阿台有利自己壯大,因此唆罷李成梁。李成梁便決定帶著遼陽、廣寧兩城的士兵進攻阿台的城寨,把他連根拔起。


當明女真有不少明朝的支持者,而覺昌安、塔克世這對父子是其中一份子,而他們與阿台的關係又很親密,覺昌安的孫女就是阿台的妻子,塔克世是阿台的女婿,因此便派他們為說客。






但因為阿台寨是依山而建,山勢很陡峭,三面壁立,防守又森嚴,因此李成梁久攻不下,明軍損傷很大。看著自己的士兵死呀死,城又攻不下,李成梁便生氣。尼堪外蘭知道主意是自己出,李成梁一定會怪罪自己,因此便說:「我去招降他們吧!」

就是尼堪外蘭這個舉頭,引起後來的事。


請不要忘記,城內也有兩個說客,就是覺昌安和塔克世。覺昌安本來就是擔心他孫女的安全,想帶她離開,但阿台不準。


尼堪外蘭在城外大叫:「天朝大兵既來,豈有釋汝班師之理?汝等不如殺阿台歸順,太師有令,若能殺阿台者,即令為此城之主!」


這一叫,城中的人想,咦?當城主也不錯喔!城中亂起來,阿台也因此被殺。尼堪外蘭和明軍乘亂也攻破入城,趕盡殺絕,城中二千三百多人,無一生還。


而當中覺昌安和塔克世也死於亂刀下。






正確來說是謀殺案,因為是尼堪外蘭唆使明兵殺死覺昌安和塔克世,士兵又不認識他們,不會知道他們是親明派。


問題是,這兩個人就是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


努爾哈赤望著明軍還來的屍體,他悲傷又不解地問:「祖、父無罪,何故殺之?」他們都是親明的女真族。


明軍回覆:「是誤殺。」


努爾哈赤失去他的至親,換來明朝賠償的是:「敕書(交易用)三十道、馬三十匹、複給都督敕書。」 


從那一天起,努爾哈赤帶著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遺甲,對天發誓此仇必定在有生之年報還!


他就此,一生為著這個目標奮鬥。


對明朝一個這麼龐大的帝國來說,覺昌安和塔克世死去只是一件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神宗壓根不知道。


對明朝來說,重要的是張居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