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就會介紹一個關於香港地名由來的傳說 -- 北角七姊妹。 首先要介紹的是七姊妹這名字的由來,以本人所聞,傳說的版本有二: 版本一 話說百多年前,在現今七姊妹道的位置為一近海村落,村內有七位少女「自疏」(註1)不嫁,還結義金,形影不離。但後來三妹被父母迫婚,七姊妹在三妹出嫁前一晚相擁痛哭,更豪言「寧死不嫁,不能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於是七人牽手投海自盡,之後村民打撈不到七位少女的屍首,但退潮後在海邊發現七塊由大至小排列的礁石,人家認為這就是七姊妹的化身,就把礁石稱為七姊妹石,而村落亦因此命名為七姊妹村。 (註1)「自梳」是當時廣東順德一帶流行風俗。未婚女子梳辮,已婚女子梳髻,女子出嫁時便會由長輩替她把辮梳為髻,故「自梳」即無須他人替自己梳頭。 自梳亦即廣東話所說「我梳起唔嫁架」 版本二與版本一為同一村落,但不同的是七姊妹自幼喪親,七人互相扶持下長大,又是結義金蘭的關係。不幸一天有一班惡霸入村搗亂,七姊妹奮力對抗,尤以七妹最為勇猛,但七位女子怎會是惡霸對手(其他村民不知去了那裏)。後來惡霸首領不但搗亂村子,還對七妹見獵心起(男人就是愛挑戰嘛),要三日後迎娶她,七姊妹當然誓死不從。三日後惡霸要強行迎娶七妹,七姊妹自知不敵,於是便七人一起逃走,由於慌不擇路下,七人竟逃到海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七姊妹不甘七妹受辱,於是又是豪言「不能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在一岩石上七人一起投海盡。七日後,村民發現七位少女屍首牽着手浮上水面,而惡霸門全都因畏罪自殺。 兩個版本來說,我會比較喜歡版本一,因為這才有七姊妹石嘛。 七姊妹的歷史與靈異傳說 說到北角的七姊妹,現在的人都會想起七姊妹道和七姊妹郵局,然後就沒有了。其實正如剛才的傳說中,原本的七姊不只是一條街,而是一個村,亦即後來老香港口中所謂的「七姊妹區」,聞說在1800年代已錄得有人口,而七姊妹區範圍大概是現在的芬尼街至電照街一帶。 早年的七姊妹區人煙稀少,在1911年中華遊樂會就租借了海灣搭建「七姊妹泳棚」,因為當時已有電車可到達,交通算是方便,泳棚非常受歡迎,有很多工人還會下班後到此「游夜水」,而老香港口中的七姊妹猛鬼之說,就是泳棚常有男泳客遇溺身亡,令人聯想起七姊妹要找俊男陪伴,即廣東人所謂「鬼掹腳」。 游棚出了個全國冠軍 到了30年代,泳棚還是非常鼎盛,當時香港人口約80萬人,而泳棚竟錄得每年10萬人進場。不過到30年代初,政府打算對泳棚一帶填海,大概就像現今那樣, 發展是梗道理,更有人說體育對經濟沒貢獻。 就在那時,1933年,一位十五的女泳手楊秀瓊打破了全國運動會的四項紀錄,牽起香港一片游泳風潮,而這女泳手常到的練習場就是「七姊妹泳棚」,於是泳棚填海引起社會很大反應,幾間大泳會聯署反對。拖拉一輪後,就到日軍侵港,在1941年的香港保衛戰中,一路日軍於七姊妹區海邊搶灘登陸成功,泳棚亦在炮火中被毁。由於泳棚已毁,到香港重光後就沒人再反對填海,填海直至1952年完工,而傳說中的「七姊妹石」亦被埋下。 七姊妹泳棚(照片由南華會提供)圖片來源
http://www.oldhkphoto.com/?p=3455
借此亦簡介一下北角的歷史,北角名稱的由來是直釋英文 north point,因它位處港島沿岸最北凸出的位置。有人會問為甚麼沒有東西南角,其實以前是有 east point和 west point的,東角就是維多利亞城以東(註2),即銅鑼灣,西角就是西環,至於南角,本人就不知道了。
(註2)維多利亞城即現在的中西區與灣仔一帶,此名字現已甚少人提起,但維多利亞城界碑仍然存在,不過在香港甚有歷史價值的界石經常會無故失蹤。
40-50年代,很多上海人在北角定居,當時有「小上海」之稱。在移民當中不乏一些有錢的上海幫,習慣紙醉金迷的上海人就把夜上海帶到北角,豪華夜總會進駐,後來更出現了遠東第一的麗池夜總會,內裏竟設置小型泳池和迷你哥爾夫球場。 值得一提的, 1946 第 一屆「香港小姐」就 在麗池 游泳場舉行, 比無線的還早得多,不過夜總會選的香港小姐就是舞小姐,所以孫泳恩都不能參選了。
麗池泳場
圖片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40623/52587442
60年代,上海人開始被香港同化,不少人搬出北角,夜總會退場,「小上海」不再,取而代之為左派勢力。66年文革興起,左派分子深受影響,變得狂熱,直接或間接造就了六七暴動,暴動期間,北角成了左派重要基地,土制菠蘿處處。1967年8月20日下午,黃綺文與弟弟黃兆勳於清華街聖猶達堂附近玩耍時,檢獲一個包裹,因此兩姐弟一同被炸死,後來港英政府要出動海陸空軍硬闖僑冠和新都城大廈以平亂。 現在北角的「小上海」雖不復存在,不過還存有一些影子可尋,新都城、麗宮、麗池等大廈的前身就是當年「小上海」的夜總會,而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大廈還保留着一些50年代的風貌,近年更因廣告牌被拆下而令「蟬迷董卓」浮雕重現香港人眼前,屋頂為橋形皆因建築時,委託一名內地土木工程師非建築師,他專長就是起建橋,所以造就了這世上獨有的設計。 圖片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9/1985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