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膽大法】我每日迫自己搵一位陌生人傾偈《陌樂偈》: 《陌樂偈》第8天-雨傘下長大的下一代
《陌樂偈》第8天-雨傘下長大的下一代
http://www.facebook.com/ChatToStranger
今天跟一位中學生傾偈,我問了他一條問題
「你覺得自己係唔係中國人?」
「香港人」
「咁你覺得自己係唔係中國人?」
-------------------------------------------------------------------------
在巴士上層,連續三次被陌生人拒絕了
讓我發現下班時間很難進行「陌樂偈」
因為回家途中的人都已經十分疲倦
即使找到眼睛張開的目標
前後左右總有人在睡覺
我也不好意思在旁邊傾計
在我心灰意冷的時候,找到了一位穿著中學校服的男生
本來打算找其他類型的陌生人,以滿足各位的好奇心
但十分抱歉,整架巴士上單獨又清醒的生物,我都已經試過了
「Hello,可唔可以同你傾吓偈?」
他爽快地說:「好呀!」
看來年輕的男生,都比較喜歡「陌樂偈」
「我之前同中學生傾偈,佢話而家啲學生好少上FB」
「而家啲人用IG囉,我就Facebook同IG都會上,你而家做咩㗎?」
他竟然反客為主了!
我提到自己在參與電影電視的工作
他說正在讀Applied Learning的電影科
而我不知道Applied Learning是甚麼
原來Applied Learning,是讓學生選擇去讀的興趣科目
例如飛機維修,汽車等等,可以計DSE分,最高拿4分
「點解你會讀呢科?」
「畀個目標自己,我想做導演」
在荒謬的教育制度下,終於找到了一位有夢想的學生
他中一時參與校園電視台,覺得拍片十分有趣
我問他拍過甚麼,他說拍過「微電影」
「你知唔知咩係短片?」我問
「廣告囉,冇故事性嘅」
原來新一代已經用「微電影」取代了「短片」
我告訴他,以前沒有「微電影」這個名詞
我們都是用「短片」來稱呼所有短的影片,短片也可以有故事性
有些中國人認為「微電影」這個名詞有「電影」兩個字比較有型
所以便用「微電影」這個名詞把「短片」包裝成「電影」
就像「副學士」其實不是「學士」、「HKU Space」不是「HKU」
提到外來語入侵,我問了他一條問題
「你覺得自己係唔係中國人?」
「香港人」
「咁你覺得自己係唔係中國人?」
他思考了一會,然後說:「我唔會話自己係中國人囉」
「即係呢個身份你無可避免,但係你唔想承認?」
他點頭說:「我有港獨意識㗎麻」
我笑著說:「喂~你唔好咁大聲!咁你啲同學呢?」
「我間學校喺雨傘運動搞過罷課」
「中學都咁大膽?最後有冇俾人罰?」
「啲老師都支持」
他在雨傘運動時去過金鐘過夜,也有去過旺角
「你嗰陣先中二、三,你知發生咩事嘅?」
「我知,迫到埋嚟冇得唔知,再唔知就港豬㗎喇」
中學時期還是政治冷感的我,心感慚愧
他接著說:「冇得救㗎喇...我哋可以做得啲乜啫...冇嘢可以做到」
這句說話由一位中學生說出來,份外悲哀
我再問他:「你覺唔覺而家有好多中國嘅用詞入侵香港?
例如:打造,富二代,小三」
「我哋學校有一班,半班都係中國人」
「講普通話?」
「自己人同自己人講普通話,對住我哋講廣東話」
「我睇新聞話 魚蛋 要寫做 魚丸子
返學要講普通話,唔准講廣東話?」
「嗰啲小學嘅姐,中學就唔會嘅」
「咁你覺得嗰啲外來用語有冇問題?」我問
「冇問題嘅,台灣都係咁用,台灣同中國有啲嘢係相通」
「即係你對台灣文化唔反感,所以唔介意用台灣嘅用語?」
「係,都叫法題問姐,但我覺得唔可以剩係學普通話,就唔學廣東話」
我說:「最緊要保留到我哋原本嘅語言、文化,好似 放題 唔會取代到 自助餐,多啦A夢 唔會取代到 叮噹 咁。係喎,嗰隻嘢你會點叫佢?」
「多啦A夢」
「你知唔知佢叫叮噹?」
「知,技安都知」
「咁你自細都係叫多啦A夢?」
「唔記得喇,我好似夾雜咗喺中間」
看來再下一代,就沒有人知道甚麽是叮噹
香港人喜歡說有新鮮感的外來語,各大傳媒也帶頭推廣
外來語本來沒有問題,最理想當然是新舊文化也能保留
最怕是我們的香港文化,不知不覺被取代了,被遺忘了
文化入侵,最簡單的做法是由新一代入手
新一代不會再說短片丶有錢仔丶二奶丶魚蛋
不懂創造,不會建造,不識製造,只知打造
因為他們聽也沒有聽過
就像新一代,不知道甚麼是「叮噹」一樣
他到站了,我們還有很多說話未傾,時間實在不夠
他問我有沒有工作機會可以介紹,我說不習慣留電話
只告訴他可以到「陌樂偈」的Facebook Page找我
至今,還未收到他的訊息
我們不知道對方名字,沒有交換電話,就此告別
我們都是陌路人,就這樣傾了一場「陌樂偈」
2017-01-06
http://www.facebook.com/ChatToStr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