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談到「絕望」,但不要因此就以為齊克果本人真的「很絕望」。事實上,他正是要告訴我們解開絕望的方法。

齊克果認為,人雖然身在「絕望」之中,深感自己的渺小。可一旦醒覺,就自然會想改變自己來擺脫絕望。對此,他提出了「人類生活三階段」。每一個階段呢,都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是一步一步地接近最終的階段。簡單來說可以分為「玩樂」、「道德」和「信仰」。

試想想,當人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時會怎樣做?很多時候就是:「還是不要想了,先去玩遊戲 / 買衣服 / 聽音樂 / 找朋友......吧!」這種不想直面煩惱,選擇逃避的生活方式就是「玩樂型」。雖然以上的話大家會感覺不太好受,甚至會以為:「這不就是說我的生活有問題嗎!」但我們更需要知道,為何人人都想玩樂,而齊克果又看到「玩樂」哪些問題呢?首先,一個很明顯的後果:無聊。雖然玩樂的當下一刻很好,但快樂和激情卻無法持久。快樂過去,人就感到無聊,進而繼續找尋新的快感。但這種生活最終都必定迎來厭倦的一天,無法繼續下去,只剩下沒趣和憂鬱。同時,玩樂其實是將人的「自我」融入了一個大的整體中來忘記痛苦,但快感過後,當「自我」再次出現時,對比玩樂時的快慰,個人的痛苦 / 失落就使人更絕望。

這時,一些「玩樂型」的人就會明白:「哦~原來人生的快樂不能只來自外在的快感和追求,而是有更深層,更內在的東西啊。」於是就進入了人生第二階段:道德階段。在這之中,人們會放棄原先對外物瘋狂的追求,而是過著極為守紀律和道德的生活,希望能在無欲無求之中得到一種安樂。

但是呢?人就只是人啊,要每個人都當上聖賢,不就是要人人都辛苦地壓抑自己嗎?確實,齊克果也很清楚,這種完美的道德生活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意志就伴隨著欲望的。人過份壓抑換來只是對整個人生的絕望,充滿無力感。





如此一來,不就沒法攏脫嗎?叫人享樂又會無聊,叫人不享樂又會絕望,人類真是沒救了。不不不,齊克果就跟大家說:「信仰吧!」

「啥啊,突然之間叫人『信仰』?」沒錯,齊克果指出,當人試過一切擺脫絕望的方式都失敗後,就只能「等上帝來拯救了」。這個人生階段中,人會明白世間事物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因此選擇孤獨地生存,只與上帝面對面的生活,全身心都投入宗教的懷抱。人類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擺脫世界,一心只為找尋「自己甘願為其而死」的真理,活出真我。


齊克果的部份就先到這裡。下一次就回到沙特,我們又得再談談「人的自由」。
已有 0 人追稿